一、遴選背景材料
綿陽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肩負重要使命,始終把人才作為最關鍵最稀缺戰略資源,深入推進人才“引育用留”優化升級,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主動融入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加快打造國防科工人才高地,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區,積極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二、遴選考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進行貫通論述、統籌部署,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出明確要求,標定了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方位新航向。對此,你怎么看?
三、遴選參考解析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進行貫通論述、統籌部署,對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出明確要求,標定了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方位新航向。
以高標準政策供給精準引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為事業發展集聚吸引人才,要變“人才找政策”為“政策追人才”,構建緊貼實際的政策體系,著力集聚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緊貼產業引進創新將才。研究招攬主特產業領軍人才政策,制定產業急需緊缺引才目錄,在科技創新、現代產業等領域,引聚領跑科技前沿、引領創新發展的頂尖人才和一流團隊。立足科技城資源稟賦,我們制定“打造國防科工人才高地五年行動計劃”,重磅發布高含金量“人才十條”,新設立10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給予戰略科技人才成長階梯支持,年引進高層次產業人才團隊80個。緊扣需求延攬青年俊才。加快構筑青年才俊引才政策鏈條,逐系統開展青年人才大摸底,逐領域梳理需求清單,靈活采取“帶編進校、帶崗上門”方式,吸引擁有創新基礎、具有創新思維的應屆畢業生前來興業就業。我們優化實施“科技城引才計劃”,成立7個駐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站,常態開展大規模上門招才引智活動,2022年引進各類人才2萬余名,超過前兩年引進的總和。緊跟形勢集聚海外專才。用好“移民12條”政策,優化實施海外專家引智項目,設立外國人才服務站,辦好國際人才市場分市場,鼓勵高校院所、企業布局海外“人才飛地”,開展國際人才項目合作,多渠道引進帶技術帶資金的海外人才、留學人員。
以高能級平臺載體系統育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進創新人才培養,要把平臺載體擺上重要位置,讓各類人才創新有條件、創業有機會、發展有空間。“鋪好路子”強本領。把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規律特點,建立院士專家擔任“科技顧問”、科技人才擔任“科技助理”制度,通過顧問指導、項目合作、科研咨詢等方式,推動人才柔性流動、實戰提高。為鋪好人才能力提升之路,綿陽首批聘請12名兩院院士擔任科技顧問,遴選53名科技助理“進企業、進院所、進高校”,收集技術需求、推動科技成果715項。“搭好臺子”壯筋骨。以重大國防科技創新項目為牽引,堅持抓創新研發、開放共享、產業轉化等功能平臺建設,建立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成立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建設“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學城”、院士(專家)小鎮、科創基金小鎮,為人才資源對接營造空間、成果轉化搭建舞臺。“建好圈子”促提升。打造地方人才峰會品牌,聯合知名學術機構、高端智庫、校友會,舉辦技術研討、創新交流、專業論壇等活動,建設人才交往賦能空間,促成創新人才加強溝通、常態合作。在搭建人才交流平臺上,我們依托第十屆中國科技城科博會,舉辦“科技城人才日”系列專場活動,揭牌成立全省首家國有人才集團——綿陽科技城人才發展集團,有效促進人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以高效能體制改革科學用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常格不破,人才難得。這既是筑牢人才制度優勢的戰略之舉,更是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釋放的關鍵之要。管理“放權”。在公開招聘、崗位設置、科研經費管理等方面,為符合條件的用人主體留足自主權,激發用人主體用才原動力。針對引才用編難題,綿陽建立市縣兩級編制周轉池,深度挖掘可用編,動態儲備專項編,盤活事業編制近4000個,有效發揮“編制”服務發展功能。評價“放活”。創新多元人才評價方式,科學設置人才評價周期,暢通人才評價渠道,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打通國防科研院所和地方人才職稱評審障礙,讓“用人的”評人,讓內行評價內行,提高人才評價針對性、精準性、公平性。激勵“放大”。深化國家科研人員激勵改革唯一試點市成果,縱深推進市場化人才激勵機制,對引進團隊實行風投機構評審,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升級人才金融支持政策,創新建立“人才金融超市”,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人才雙向流動、科學調配等機制,打通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流動渠道,促進人才資源順暢流動和有效配置。
以高品質人才生態誠心留才。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真心愛才。只有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對內才能產生凝聚力、創造力,對外才更具影響力、吸引力。讓人才安心宜業。全覆蓋設立市縣高端人才服務中心,主動把貼心服務送到人才“家門口”,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做好人才職業愿景規劃,對選調生及企事業單位引進人才,通過雙向互派、交流輪崗、適時重用、擇優調任,暢通人才職業成長通道,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人才舒心宜居。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高規格建設“安全、環保、實用、美觀”的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常態化落實引進人才安居補助,今年兌現人才資金2.1億元,同步打造“一站式”線上服務平臺,升級3.0版“科技城人才卡”,解決人才在醫療保健、子女就學、配偶就業等方面后顧之憂。加大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落實黨委聯系服務高層次專家制度,建好科技城人才之家,跟進開展人才獎勵、典型宣傳、走訪慰問,以及國情省情市情研修活動,鼓勵推薦各層級優秀人才進入“兩代表一委員”,不斷增強人才城市認同感,讓更多人才扎根科技城、圓夢科技城。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