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83bz"></th>
      2. 您所在位置:主頁 > 人生測評 > MBTI >

        網友們成天叨叨的MBTI都是個啥?

        時間:2022-04-07發布于:教育培訓網發布人:百學培訓

          “朋友,你是INTJ,還是INTP,抑或是ENTJ,或者說其他什么類型的生物?”

          MBTI,最近有點火。前一段時間,這個東西及其帶來的各類衍生討論占據了微博熱搜首頁良久,就算不刷微博,相信大家最近在網上沖浪的時候,沒少見到這種仿佛被進行了加密,充滿了4個一組的字母的信息。

          對一些人來講,這看上去就像是完全無法理解的天書;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講,看到這四個字母,就能對他人的性格類型做出初步的歸納,并據此來進行社交。

          有人說,“MBTI似乎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星座”和“血型”,他們的存在其實都是為了能夠簡單快速的對人群進行歸類,讓人找到認同感,或者造出一個簡單方便的破冰話題”。

          血型君

          這話有幾分道理,但也不全對。

          因為,相比于幾乎建立于玄學之上的“血型”和“星座”,MBTI有現代學科為其進行背書,其夾帶著的那份“科學”氣息,或許是其能夠在新時代的互聯網上脫穎而出的關鍵。

          簡單來說,MBTI(學名: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是一種人格類型理論模型——也就是性格測試工具。

          它將人格分為四個維度,每個維度有兩個方向。與其配套的有一份測試,受試者在完成測試之后,可以根據測試結果計算出其在四個維度上的分值,最后得出自己的人格類型傾向,并用4個傾向的字母來總結自己的人格。

          題目差不多長這樣

          結果差不多長這樣,根據答題結果來決定條形圖的方向

          最后可以用自己測出的四個字母對照一下,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格

          由于MBTI測試的難度不高,測試的結果又比較容易進行歸納分析,所以,這個測試量表一直廣泛應用在企業對員工的職業人格評估中,可以說是最為知名的職業人格測試之一——至少國內的管理類本科教材都沒少提過它的存在和運用,可以說確實是得到了學界的背書。

          但是,不同于管理學界對于MBTI普遍的好評,心理學界對于它則抱有不小的保留和爭議。

          首先,MBTI的發明者邁爾斯和布里格斯母女并不是心理學者,甚至于在她們提出了MBTI,并在不少權威機構和學者的支持下將這個測試大規模的推廣開之后,她們也并沒有取得任何的心理學學位。

          年輕時的邁爾斯和布里格斯

          心理學這種難以量化的學科本就缺乏客觀標準,而一個非專業的心理學研究者提出的理論,更是很難得到學界認同。MBTI,更像是一個愛好心理學的作家,用統計學方法歸納他人的研究成果后做出的一個可操作性比較強的工具。

          而給MBTI提供理論基礎的,又正好是榮格心理學。

          榮格

          說到榮格,廣大玩家可能就來勁哩!

          畢竟,前幾年一直被稱作“天下第一”的JRPG《女神異聞錄5》,就融合了非常多的榮格心理學理論,主角們最為標志性的“人格面具”,便脫胎于榮格對于人格的闡述。MBTI,則算是榮格心理學說中的“榮格八維人格類型”的簡化版。

          《女神異聞錄5》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學術的發展,榮格學說的本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不可否認,榮格的很多的基本觀點仍然會對當代乃至后世產生持續的影響,但具體到每個理論本身,嚴謹性確實有待商榷。那么,依附于榮格理論而生的文藝創作暫且不談,像MBTI這種以“科學的人格測評工具”為目標而創作的工具,可信度自然也出現了下降。

          不過,在MBTI不單單作為一個測評工具,而是更多的作為一種流行文化在互聯網上大面積擴散的當下,不論是喜歡MBTI的,還是討厭MBTI的人,大家在意的應該都不止是其本身的意義了。

          不管是在簡中互聯網還是在外網,MBTI都很有市場。

          絕大多數人類是害怕孤獨的,人們會尋求社交,尋求團體,尋求和自己相似的人,但是,并不是誰都能擁有足夠的社交能力,敢于去主動接觸底細不明的陌生人。也因此,像星座、血型、生肖這樣對某個個體的簡單分類,會一直受到大眾的熱捧。

          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些傳統的分類終究是過于籠統,而且由于多以先天的一些標志(比如生日)來作為參考,是超脫于自己的掌控之外的玄學。而MBTI測試,則給了大家一個自我鑒定的機會,它也確實對人格進行了更為細化的分類,提高了找到更為合拍的朋友的機會。被挖掘出社交屬性的MBTI會在互聯網上受到如此熱捧,合情合理。

          近幾年來,或許是由于互聯網的混沌程度不斷提高,人們更傾向于抱團圈地自萌;也可能是因為MBTI在二次同人中的作用被挖掘出來(有些作品的觀眾會根據角色的表現判斷他們的MBTI類型,然后分析整理,以用于進行CP同人創作),互聯網上談論MBTI的人逐漸增加,這個概念也漸漸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在此影響之下,網上開始出現不少基于MBTI的同人作品,繪畫、文章、音樂,

          作者:的,二創的該有的都有,儼然開創出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就比如漫畫《五等分的新娘》中角色的性格設定,就是由作者春場蔥從MBTI中的16種人格組合中嚴格挑選出來的。

          更多的MBTI討論和同人創作,引來了更多的人來了解相關概念。由于接觸成本極低(只要做完一個測試,就能拿著自己的結果來加入討論),又符合大家的心理需要(想幫助自己進行自我認知,并生成自己的社交標簽),再加上其“科學”的外衣讓大家甩掉了“封建迷信”的負擔,MBTI便越來越大規模的擴散開來。

          那么,問題來了:當一個概念被廣泛認知時,會發生什么事呢?

          被曲解和濫用,應該是每一個互聯網流行概念都無法逃避的結果。

          我們看到,那些原來搞賽博算命的營銷號,把星座血型塔羅牌啥的先放在一旁,給自己的業務里加上了一筆MBTI測試分析;有些人把MBTI當做對自身人格的論斷,三句話不離自己的測試結果;有些人則開起了地圖炮,對著不喜歡的人格類型瘋狂隔空喊話……

          更奇怪的是,在近期,MBTI老是莫名其妙登上包括微博、知乎等社交平臺在內的熱議榜單,點開后卻發現只有營銷號的放空大腦發言。

          也難怪,已經有人開始對MBTI犯起了PTSD,其中不乏那些原本在MBTI還只是小眾文化時,用相關概念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創作者,更有甚者已經準備收拾跑路,以免被破圈的洪流沖得七葷八素。

          其實,MBTI本身不是什么神器,也不是什么江湖騙子招搖撞騙的幌子,它就是個還有一定的認可度,拿來對人格類型進行粗略分類的工具而已,與其說是為了實際判斷些什么,更多的也是啟蒙人能做些什么。畢竟,人是非常復雜的存在,如果被一個自我測評的工具框死,那可就真的貽笑大方。

          但是,MBTI在同人創作方面確實展現出了一種奇效,那么,就算是單純為了藝術創作,也希望各位創作者老師多來點MBTI相關內容吧,孩子愛看!

          作者: 鹿鹿鹿 游戲動力

          來源公眾號:

          游戲動力

          微信號 youxidongli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熱點推薦

        推薦圖文

        熱點標簽

        强奸到高潮视频

          1. <th id="d83b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