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線上漲、名校斷檔......高考統招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而強基計劃作為高考特招的主要途徑之一,增加了考生進入名校的錄取成功率,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關注。
為了幫助高一高二高三更多政策萌新,團隊特意整理【強基計劃政策掃盲匯編】,讓大家全面了解強基計劃招生各事項,以便早做規劃。
一、什么是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是高校自主選拔人才方式的一種,區別于高考統招,以高考成績和?汲煽兗訖嗟玫降木C合成績錄取,可以降低高考發揮失常的風險,為高考加一個雙保險,是高中生進入名校的一個好機會!
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為基礎學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這對于基礎學科感興趣的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人才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政策。
提醒:
高校對于考生高考入圍分數要求遠低于高考錄取分數,且對于少數特別拔尖人才(學科競賽金牌和銀牌)有破格入圍和錄取的政策,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了機會。
二、哪些考生適合報考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招生更注重對基礎學科的濃厚興趣和綜合素質優秀,所以招生對象大致兩種類型:「綜合素質優秀」及「基礎學科拔尖」。以下幾類考生均符合強基選拔要求:
1、成績優秀的考生
2、對基礎學科感興趣或學科能力突出
3、獲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五大學科競賽中金牌或銀牌獎項的考生。
4、未來已有明確相關規劃的考生
5、有深造打算,尤其是打算本碩博連讀的考生
團隊提醒:
如果對強基計劃里的招生專業感興趣,且高考裸分優勢較大,或有突出的學科優勢,可以多關注強基計劃。
三、強基都有哪些院校和專業可選?
2020年高校強基計劃要求以“限報1所高校 + X個專業”的方式。
可選院校:36所雙一流大學任選一所填報
招生專業:強基計劃依托于國內36所頂尖高校,他們在基礎學科領域都頗具實力。從統計來看,各大高校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共有184個,而這些專業中有101個所依托的專業為A類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方面也穩居全國前列。
具體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相關專業及信息與計算科學、基礎醫學專業、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力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工科專業等。
團隊提醒:
大部分的報考顧慮基礎學科發展很局限,認為其就業很困難。但其實基礎學科就業優勢并不差,甚至在名校保駕護航的前提下,比其他專業畢業的考生更具優勢!
四、強基計劃的入圍標準是什么?
根據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政策,多數高校主要有高考成績和破格錄取兩種入圍條件。
1、大多數考生通過高考成績,入圍高校強基計劃。
每個學校高考成績要求略有不同,有達到一本線、符合總分要求、單科成績達標三種。大部分高校入圍條件就是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
最后以高考成績為入圍依據,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各省招生計劃數的1:3、1:4、1:5確定入圍人數和名單。
2、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可破格入圍(五大學科競賽金銀牌),高考成績需達到一本線。
團隊提醒:破格入圍考生不占第一類考生招生名額。
五、如何強基計劃報考?
強基計劃報名時間相對充裕,時間大概在20天(最短的南開有11天時間),學校測試安排在高考之后,考生要根據時間合理調整計劃。
2021年強基報考關鍵時間點預測

提醒:2020年由于疫情所有時間點均延后了一個月,2021年如無意外會回復正常時間點。
六、強基計劃如何考核?
高校強基計劃測試主要考筆試、面試,36所高校中有15所高校僅考面試?荚嚂r間集中安排1-2天內進行,考生在高考后得知自己是否入圍,并決定是否參加高校校測。
從今年反饋來看,強基計劃校測筆試難度高于高考,接近或等于競賽復賽水平。面試考試形式多樣,多結合時政熱點提問、由主考官針對話題或考生報考材料延伸提問等。
提醒:
由于入圍強基的大部分考生高考成績都比較接近,所以強基計劃校測成績是錄取的關鍵!從今年考核難度看,如果完全沒有接觸過競賽知識,也很難在測試中突出重圍。
詳情查看>>>2021年強基計劃校測考什么?36所高?荚嚹J揭挥[
七、強基計劃是怎么錄取的?強基計劃按照考生綜合成績錄取,36所高校中除南開大學按照高考成績90%+校測10%測算外,其余高校均為高考成績85%+校測15%的比例。
強基計劃復試以后確定預錄取名單,高校報省級招辦審核后,辦理錄取手續。具體以各省教育考試院政策為準。
提醒:
強基計劃錄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后續高考志愿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后續各批次高考志愿錄取。
八、強基入學后有什么不同?
強基計劃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單獨制定培養方案,單獨編班,配備一流的師資和學習條件,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探索本-碩-博銜接培養模式,對考生來講都是特別大的福利。
提醒:強基計劃招生培養一體化、本-碩-博貫通培養、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這種模式,就要求高中生在報考前明確自身發展路徑,生涯規劃必須前置。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