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83bz"></th>
      2. 您所在位置:主頁 > 高考資訊 > 試題庫 > 高考模擬 >

        統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測試卷(3)

        時間:2022-01-21發布于:教育培訓網發布人:百學培訓瀏覽:0

        統編版高二上期末語文測試卷(3)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中國近代是重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時代。近代思想家推出了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國學思潮。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近代思想家的國學思想與前人已大不相同,從稱謂、理念到研究內容都大相徑庭;另一方面,近代思想家在對中國學術思想的選擇、側重上不約而同地聚焦先秦,以諸子學為重心。

          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對中國學術思想的傳承中熱衷于先秦諸子,原因在于,先秦諸子的思想是國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除此之外,諸子學還具有其他時期的國學所沒有的特殊價值和重大意義。先秦哲學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因此,近代思想家對先秦諸子興趣盎然,帶有追溯中國文化的學術源頭、凝聚民族信仰之義。在近代思想家看來,先秦學術代表了中華文化的高峰之一,有利于提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章太炎認為,先秦諸子是中國最有學問的人。嚴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異口同聲地提到了軸心時代的世界學術,并對諸子學的超邁全球贊嘆不已?梢娊枷爰业闹T子學研究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守護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的產物。

          近代諸子學與乾嘉學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闡發而不是文字訓詁,無論康有為的今文經學還是章太炎的古文經學都側重對諸子思想的微言大義的發揮。這是近代思想家諸子學研究的共性,將西方的新思想、新觀念注入先秦諸子的思想之中是他們的共識。近代思想家一面吸納西學,一面盤點、清理和重新解讀中國固有的學術資源,借鑒西學的思想元素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轉化和現代化。在吸收西學的過程中,他們根據中國近代的社會現實和自己的哲學理念、政治訴求對西學進行大膽改造,以此推動對諸子思想以及先秦學術的創新性解讀和詮釋。

          近代思想家認識到文化傳承與中國的強弱興衰密不可分,與中國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他們在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救亡圖存和政治斗爭的同時,關注、解讀諸子思想。與此同時,通過厘辨中西文化的關系、比較中西文化的異同優劣,近代思想家借助諸子學堅守中國文化立場。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態,借鑒外來文化來豐富、創新中國文化,是近代諸子學留給后世的最大啟示。由于始終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并沒有因為對西學的借鑒而迷失在歐風美雨之中,反而更清醒、更堅定了對中國學術思想的堅守。

          (魏義霞《近代諸子學研究及其實踐品格》,有刪改)

          材料二:

          乾嘉是經典考據學盛行的時代,學者因探究儒經義理而兼及諸子典籍,其意本在以子證經、釋經,其結果是先秦子書因樸學的興起而復活。乾嘉學者在援引諸子以證經、釋經時,他們關注的是諸子書的材料性價值,而非諸子學所蘊含的形上道體。那么,近代諸子之考證學是如何轉向義理學的?

          首先,諸子學為形而上之道。乾嘉學者在以子證經、釋經中,肯定諸子學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在為諸子正名的同時,也將形上道體開放至諸子學,承認諸子之道乃是有得于六經道體之一端,并非異端邪說而已。咸同以降,東西方的相遇將中國帶入了世界的歷史,并遭遇數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盡管強弱的對比并未從根本上動搖士人的儒經信仰,然保教強國的愿望促使國人向西方尋求救亡之道,而開始接納西方的器技之學。為了與西學相格義,人們提出“西學中源”的說法,“源”主要是指“博明萬事”的諸子學,似乎現代的聲光化電等原理,皆可從諸子典籍中找到相關的資源,諸子學因而成了經世致用的器技之學。民國時期,江瑔更是認為諸子學不僅是形而上的道體,且稱諸子之道為“百學之冠”,超越了常道之經。在經學逐漸瓦解的民國初年,這種觀念并非江瑔的一家之言,許多學者均作如是觀。

          其次,“子學即哲學”的命題。20世紀初,東漸的西學由偏重格致學而走向多元化的譯介,其中“哲學”概念與西洋哲學書籍的傳播與接受,啟發了中國學者以“哲學”定義諸子學的知識性質。近代諸子學研究從樸學轉向義理,大概發生在1903至1906年間,當時學者相繼提出和論證了“子學即哲學”的命題。關于這一學術現象,我們暫且稱為“義理的轉向”,它標志著近代諸子學研究的轉型。至于這一轉型的原因,一方面是進入20世紀初,西學的譯介從洋務、維新時期的偏重自然科學書籍,逐漸擴大至哲學、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人文社科領域,新知識的傳播開闊了中國學者的學術視野,也促使他們采用新觀念、新思想來詮釋傳統學術。另一方面,先秦諸子學原是明道之學,人們將子學與西洋哲學相格義,既是回應西哲的沖擊,也是應用西哲來創造性地詮釋和轉化中國傳統學術。

          再次,義理的詮釋。章太炎在與胡適討論諸子學研究方法時,特別強調“說諸子之法與說經有異”,經學家實事求是的訓詁方法,那是諸子學研究的“最初門徑”,探究字音所蘊含的形上道體或哲學智慧,才是諸子學研究的根本宗旨。王國維、梁啟超、劉師培等人應用西洋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及各種哲學理論,由此闡發周秦諸子的哲學,為現代諸子學研究開示了義理(哲學)詮釋的路徑。

          近百年來的諸子學研究,基本上是遵循“子學即哲學”的理論范式,從而使諸子學研究取得極大成就的同時,也受到了很多限制,如先秦諸子關于器技方面的學問,又如子部中關于天文、歷算、術數、醫學、農學等方面的實用性知識,仍有待深入而系統的研究。

          (黃燕強《近代諸子學研究的義理轉向》,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近代思想家熱衷于研究先秦諸子,是因為諸子思想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研究它帶有追溯中國文化的學術源頭、凝聚民族信仰之義。

          B.乾嘉學派諸子學研究的只注重文字訓詁,而不進行思想闡發,因而無法推動對諸子思想以及先秦學術的創新性解讀和詮釋。

          C.近代諸子學留給后世的最大啟示是要想豐富、創新中國文化,就需要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態,借鑒外來文化。

          D.民國時期,許多學者認為諸子學不僅是形而上的道體,而且稱諸子之道為“百學之冠”,超越了歷史上占統治地位的經學。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近代思想家借助諸子學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始終不忘初心,并沒有因為對西學的借鑒而迷失于西方文化之中。

          B.歷史上曾有人認為諸子之道為異端邪說,而乾嘉學者肯定了諸子學的合法性,為諸子正名,承認其有合理價值。

          C.近代諸子學研究從樸學轉向義理,當時學者相繼提出和論證了“子學即哲學”的命題,標志著近代諸子學研究的轉型。

          D.經學家實事求是的訓詁方法只是諸子學研究的“最初門徑”,表明諸子學研究的難度和價值要高于經學研究。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證明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 )

          A.梁啟超在《新民叢報》刊發《墨子之論理學》等文章,旨在闡述墨家的邏輯學、宗教思想等。

          B.譚嗣同對三代之前的周公之法和孔子之學頂禮膜拜,將“復興古學”奉為拯救中國的必由之路。

          C.章太炎發表《諸子學略說》,提出“子學是主觀之學,要在尋求義理”,諸子學猶西洋之哲學。

          D.王國維呼吁國人研究中國固有之哲學,他撰寫了多篇論著,以詮釋孔、孟、荀、老等人的思想。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

          5.馮友蘭認為研究傳統文化是“照著講”與“接著講”的過程。“照著講”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證研究,并發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接著講”主要指形成創造性的思想。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主角(節選)

          陳彥

          茍老師把第三遍妝化完的時候,還是不滿意,但時間已不允許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頭,穿了行頭。要不是知道他性別的人,還真看不出這是男扮女裝呢。

          易青娥知道,茍老師為演這兩折戲,幾個月瘦下來幾十斤,不僅天天演練,而且還節制了飲食,甚至還用吃大黃拉肚子的方式,直減到現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來,皮膚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嘆息:這老臉,對不起李慧娘,對不起觀眾,尤其是對不起當年看過他戲的老觀眾了。

          正式開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漢老婆子,到后臺化妝室來,要看茍存忠,說他當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觀眾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糧,也要買票看慧娘”的。但茍老師有交代,說在他沒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見的;陫y穿好行頭,茍老師就一個人面對墻壁,安靜下來,一句話不說了。

          演出終于開始了,易青娥到門口看,觀眾特別多,連過道都站滿了人。都在說,當年住在五福戲樓,連演了三個月《李慧娘》的茍存忠,今晚又披掛上陣了。易青娥也為她師父驕傲著。這么多年過去了,竟然還有這些老觀眾是深深記著師父的。

          在一聲長長的鬼的嘆息聲中,她師父出場了。

          師父穿著一身白衣,披著一件長長的白斗篷,飄飄蕩蕩地來到了人間。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訴說,在尋找。突然間,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師父與李慧娘之間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還是她了。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飄飄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別、年齡的隔膜,將一個充滿了仇恨與愛憐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憐了。就在慧娘面對凄凄寒風,無依無靠地瑟瑟發抖著,一點點蜷縮著身子時,茍老師使用了一個“臥魚”動作。這個動作要求演員必須有很好的控制力,是從腿部開始一點點朝下臥的。易青娥練這個動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鐘完成。而一般沒有功夫的,幾十秒鐘都堅持不下來。茍老師平常是能用兩分鐘朝下臥的,可今天,也許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數到一百一十下時,他終于撐不住,全臥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雙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燈光處理得及時,立即切暗了。劇場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豆碓埂方K于演完了。

          《殺生》是比《鬼怨》難度更大的一折戲,老觀眾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這一折戲的靈魂。茍老師為練這門“絕活”,十二三歲就把眉毛、頭發全燒光了。茍老師老對她說:“娃,唱戲是個苦活兒、硬活兒。師傅這輩子,還就是看大門的那十幾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讓你當牛做馬來了,不是讓你享福受活來了。”

          易青娥明顯感到,師傅今晚的力氣,是有些不夠用了。今晚,師父特意要求她在側臺仔仔細細地看著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口火吐出來,她都要認真研究師父的氣息、力量,以及渾身的起伏變化。她覺得她比平常任何時候學的東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頓開、點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師父一步步將演出推向高潮時,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戲的啟蒙。她甚至突然覺得,自己是能成一個好演員,成一個大演員的。

          終于師父開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連珠火”。師父控制著氣力,一口,兩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直到“連珠火”,將賈似道和賈府全部變成一片火海!繼而,天地澄靜,紅梅綻開。

          觀眾的掌聲已經將樂隊的音樂聲全都淹沒了。鼓師幾乎使出渾身解數,將大鼓、大鑼、大鐃、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觀眾的掌聲,還是如浪濤一般,滾滾擁上了舞臺。

          就在臺上賈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掙扎時,茍老師被人攙扶下來了。易青娥發現,師父已經使完了人生最后一點力氣,奄奄一息了。朱團長急忙過來,幫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茍老師渾身顫抖著在呼喚:

          青娥,青娥……

          “師父,師父,我在這里,我在這里。”易青娥緊緊抓著師父的手。

          茍老師抖抖索索地摸著她的手說:

          “娃,娃,師父……可能不行了。記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記住比例……”

          在說比例的時候,茍老師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貼上去。茍老師輕聲給她說: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兩半……鋸末灰。鋸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細……再拌……”

          勉強說完這些話,茍老師就吐出一口血來。

          舞臺監督喊:“咋辦?底下觀眾喊叫要茍老師謝幕呢。”

          朱團長說:“謝不成了,快關幕。”

          只見茍老師身子動了動,意思是要起來,但又起不來了。

          團長就緊急決定說:“青娥,你跟舞臺監督一起把你師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臺監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見,觀眾熱浪一般,在朝舞臺上狂喊著。被他們抬上去的茍老師,靜靜靠在太師椅上,一動不動。

          那一剎那間,她反應過來:茍老師,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

          (有刪改)

          6.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老臉,對不起李慧娘,對不起觀眾”這句話表明茍老師對自己的容貌十分關注,擔心觀眾不再喜愛自己的演出。

          B.茍老師表演的“連珠火”,“天地澄靜,紅梅綻開”,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藝術生命的極致綻放,極具感染力。

          C.茍老師在生命最后時刻才告訴易青娥松香粉的配方比例,有利于豐富人物性格,表現出老一代藝人授藝時保守的特性。

          D.茍老師“靜靜靠在太師椅上,一動不動”,以生命謝幕,暗示他在舞臺上享受了人生最后的榮光,安詳地離開人世。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小說采用插敘的手法,介紹了“秦腔吹火”這門絕活,補充交代了茍老師的從藝經歷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飽滿。

          B.“觀眾的掌聲已經將樂隊的音樂聲全都淹沒了。”這句話用比擬和襯托表現了觀眾對茍老師的熱愛。

          C.小說在情節設計上頗具匠心,作者在鋪墊與暗示方面安排得非常充分而巧妙,使得故事的結局自然而不突兀。

          D.小說以小見大,以秦腔藝人的際遇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也再現了秦腔藝術由興到衰再復興的發展歷程。

          8.結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茍存忠這一人物形象的。(4分)

          9.《主角》一書榮膺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體現出非常茂盛、結實和堅韌的中國傳統藝術根脈”。請分別從茍老師、易青娥、觀眾的角度分析節選部分是如何體現這一思想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冬十月甲申,民部尚書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踐者,請戶給絹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誠信御下,不欲虛有存恤之名而無其實。戶有大小,豈得雷同給賜乎?”于是計口為率。

          上厲精求治,數引魏徵入臥內,訪以得失。徵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干壯大者,亦可并點”。上從之。敕出,魏徵固執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數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至此!”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上悅,乃不點中男。

          上與侍臣論周、秦修短。蕭瑀對曰:“紂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國無罪,始皇滅之。得天下雖同,人心則異。”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義,秦得天下,益尚詐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蓋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順故也。”

          太宗貞觀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陳樂》。上曰:“朕昔受委專征,民間遂有此曲,雖非文德之雍容,然功業由茲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內,豈文德之足比。”上曰:“踐亂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隨其時。卿謂文不及武,斯言過矣。”德彝頓首謝。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無惜盡言。”

          (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乎

          B.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乎

          C.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乎

          D.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申,甲為天干,申為地支,十二天干與十地支相配,共組成六十組,可以用來紀年、紀月、紀日,文中用來紀日。

          B.署敕,唐時,皇帝命令,須經宰相簽署,政事堂會議通過,在敕字之下,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再送尚書省執行。

          C.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年號紀年法是從漢武帝開始,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

          D.頓首,磕頭。古代跪拜禮之一,以頭叩地即舉而不停留,為正拜。跪拜禮有稽首、頓首、空首、再拜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裴矩奏請皇上給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戶賞賜一匹絹,唐太宗認為按人口多少給予賞賜才符合實情。

          B.魏徵反對封德彝征召中男入伍的建議,唐太宗非常生氣,但他據理力爭,他的意見最終被唐太宗采納。

          C.蕭瑀認為周武王伐紂、秦滅周朝和六國,他們雖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觀點。

          D.唐太宗剛毅英武,大臣們覲見時往往舉止失措,所以每次有人奏事,唐太宗總是和顏悅色,希望聽到規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朕以誠信御下,不欲虛有存恤之名而無其實。

          (2)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

          14.“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唐太宗李世民這句話對我們有什么啟示?(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李侍郎于陽羨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陽羨粗有薄產,敘舊述懷,因獻長句四韻

          杜牧【1】

          冥鴻【2】不下非無意,塞馬歸來是偶然。

          紫綬公卿今放曠,白頭郎吏尚留連。

          終南山下拋泉洞,陽羨溪中買釣船。

          欲與明公操履杖,愿聞休去是何年。

          注:【1】其時杜牧回朝任司勛員外郎!2】揚雄《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簒焉。”后喻避世者。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意為自己本如高飛的鴻雁不愿落下,此次回朝做官是實屬偶然。

          B.“白頭郎吏”句表明自己雖韶華不再然尚有留戀朝廷不甘沉淪之意。

          C.頸聯通過與終南山的對比,表現對陽羨的喜愛和對居住陽羨的向往。

          D.詩歌贊美了李侍郎的曠達精神,表示愿意對李侍郎恭謹相就并追隨。

          16.全詩無一“隱”字,卻處處表現歸隱之志,請對此作具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總結無形的東西能給人們帶來實際用途的句子是“ , ”。

          (2)在《春江花月夜》中,張若虛用“ , ”兩個問句領起下文對思婦和游子的相關描寫。

          (3)在《將進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聯想到歷史上古圣先賢不被理解的普遍現象,憤激地表示 ,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這是蘇州虎丘延續了兩百年的戲曲大會,大會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劇目中的段落為主。根據明代文人的記載,每年中秋那天,蘇州城 ,人們浩浩蕩蕩地來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 。先是萬眾齊唱,比出優勝者數十人,再唱再比,優勝者漸次減少,最后在一片寧靜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場,“聲出如絲,穿云裂石,聽者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張岱《陶庵夢憶》)清代李漁也記述過這種曲會,說賽曲過程中萬眾極其投入,聲聲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緒烘托得萬分高漲:“一贊一回好,一字一聲血,幾令善歌人,唱殺虎丘月。”(李漁《虎丘千人石上聽曲》)在這種曲會中也演戲,但主要是唱曲,可見當時吳地全民對于昆曲劇目的熟悉程度。所謂全民,按張岱的記載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伎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冶惡少、清客幫閑、奚僮走空之輩”,他們不僅是昆曲演唱的 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沒有在虎丘山曲會上亮過相的演員很難在昆曲界取得地位?傊,這種普及到社會每個角落的全民性活動又是當時昆劇藝術的最高評判場所。 般的全民性癡迷形成了昆曲藝術生存的濃烈氛圍,中國戲曲史上沒有另一種戲曲唱腔范型具有過如此深廣的社會滲透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萬人空巷 紛至沓來 欣賞 鋪天蓋地

          B.傾巢而出 聞風而至 鑒賞 遮天蔽日

          C.傾巢而出 紛至沓來 欣賞 遮天蔽日

          D.萬人空巷 聞風而至 鑒賞 鋪天蓋地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這是蘇州虎丘延續了兩百年的戲曲大會,大會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劇目中的段落為主。

          B.這是延續兩百年的蘇州虎丘的戲曲大會,大會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劇目中的段落為主。

          C.這是蘇州虎丘延續了兩百年的戲曲大會,大會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劇目中的段落。

          D.這是延續兩百年的蘇州虎丘的戲曲大會,大會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劇目中的段落。

          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那些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疫情來勢洶洶,防控不可放松。從此次疫情特點來看,一方面波及范圍廣,潛在風險人員跨地區流動性大,發展趨勢具有不確定性; ① ,本起疫情的病毒為德爾塔變異株,部分病例的呼吸道樣本病毒核酸載量高,病毒在暴露人群中引起續發傳播的風險高。因此,各地更應搶時間、搶進度,做好社區防控、嚴格隔離防疫管理等工作, ② 。

          必須看到,常態化不等于正;,低風險不等于零風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③ 。但外出旅游仍不能任性而為,放松心情不能放松警惕。出門在外必須遵守當地防疫規定,在人流密集區必須做好防護,身體不適必須及時就醫。

          每個人的行為都具有公共性。你我的“呼吸”,不僅關乎自身的健康,也關乎他人的安危;颊叻e極配合治療,涉及排查的人員主動落實個人報告責任,其他人群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每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再兇險的病毒也擊垮不了我們,再艱難的戰役也終將取得勝利。

          21.根據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推出的一項是( )(3分)

          A.如果人們不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那么兇險的病毒就會擊垮我們,抗疫就會失敗。

          B.如果兇險的病毒擊垮不了我們,抗疫最終取得勝利,就說明每個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

          C.如果兇險的病毒擊垮了我們,抗疫失敗,就說明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

          D.只有每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那么兇險的病毒才不會擊垮我們,抗疫才會勝利。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21年5月10日,媒體報道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雅博士后陳龍曾為完成博士論文,在2018年做了5個半月的外賣騎手,最終撰寫出《“數字控制”下的勞動秩序——外賣騎手的勞動控制研究》一文,并發表在期刊《社會學研究》2020年第6期上。

          以上事件具有啟示意義。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身處時代浪潮中的你,對上述材料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歡迎關注干貨號:

          高二語文上期末測試卷(3)參答

          1.B(原文“近代諸子學與乾嘉學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闡發而不是文字訓詁”,無法推出乾嘉學派諸子學研究不進行思想闡發。)

          2.D(經學家實事求是的訓詁方法是諸子學研究的“最初門徑”,不能表明諸子學研究的難度和價值要高于經學研究。)

          3.B依據在材料二中。

          4.首先通過指出中國近代是重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時代引出近代思想家對聚焦(重視)先秦諸子學研究;(2分)接著分析近代思想家研究先秦諸子的原因在于守護精神家園;然后指出近代諸子學研究注重思想闡發,銳意理論創新;(2分)最后指出近代思想家研究先秦諸子時堅持挺立中國文化(堅守中國文化立場)。(2分)

          5.(1)照著講:乾嘉學派對諸子學文字訓詁的研究,近代思想家通過先秦諸子追溯中國文化的學術源頭,關于器技方面的學問以及實用性知識的研究;(3分)(2)接著講:應用西哲來創造性地詮釋和轉化中國傳統學術,將西方的新思想、新觀念注入先秦諸子的思想,推動對諸子思想以及先秦學術的創新性解讀和詮釋。(3分)

          6.A(表明他尊重藝術,時刻把觀眾放在心上)

          7.D(“際遇”在文本中體現不充分,“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屬于過度解讀,“再現了秦腔藝術由興到衰再復興的發展歷程”在文本中無體現。)

          8. ①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1分)②文章運用肖像、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從正面刻畫人物。(1分)比如:“皮膚就慢慢塌陷了”,“安靜下來”,“一句話不說了”,等寫出來茍老師的敬業、認真。(分析1分)④文章從觀眾看戲的認真投入側面刻畫茍老師演戲的精彩。(1分)

          9. ①從茍老師的角度分析,為在觀眾面前呈現最佳藝術效果,對扮相一絲不茍,為演出竭盡全力;耗盡力氣傳授絕技。茍老師代表了對傳統藝術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表演群體。(2分)

         、趶囊浊喽鸬慕嵌确治,易青娥認真學習茍老師的表演技巧,完成了演戲的啟蒙,領悟到了傳統藝術的精髓,中國傳統藝術能夠薪火相傳、枝繁葉茂。(2分)

         、蹚挠^眾的角度分析,觀眾在茍老師年輕時欣賞他表演,在茍老師年老時還在追捧他的表演,觀眾的喜愛始終如一,中國傳統藝術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2分)

          10.D依據主謂賓。

          11.A(十天干,十二地支。)

          12.C(C項,曲解文意,“他們雖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錯誤理解了“得天下雖同,人心則異”。“人心則異”意思是人心向背不同。)

          13.(1)我用誠實信用治理天下,不想空有慰問撫恤/撫慰百姓的名聲而沒有實際恩德/實際行動。(御、存恤、其實各1分,句意1分)

          (2)假如君主固執己見不聽勸諫,認為自己有才能(賢能),那么他的臣子就會迎合順從皇帝的旨意,(如果)君主已經失去了國家,臣子怎么能獨自保全。(愎諫、自賢、獨全各1分,句意1分)

          14.啟示:(1)要時常反省自己,檢討自己的過錯和不足;(2)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聞過必改。(一點1分,兩點3分。)

          15.B(無留戀朝廷之意)

          16.首聯:冥鴻無意落下,喻不愿為官,期望隱居;“塞馬”句感任職朝中禍福難料,已思隱退;頷聯:通過與李侍郎高官尚思歸隱對比,表明自己更不需留連微官。頸聯:陽羨買釣船,為隱居找好去處;尾聯:探聽李侍郎何時退職,欲一同隱居。(一點2分,三點即可)

          17.(1)故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2)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3)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18. A注意近義詞語成語辨析

          19. C(“多是以……為主”句式雜糅)

          20. 比喻、夸張(2分);聲如絲線,表明歌聲具有細、高、綿長的特點(1分);“穿云裂石”,夸張,突出歌聲高亢嘹亮(1分),“聽者心血為枯”,夸張,突出歌聲感染力強,聽者全身心投入。(1分)

          21. C(充分條件推理: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2. (1)另一方面傳染性強;(2分)(2)遏制疫情擴散(阻止疫情蔓延/切斷疫情傳播鏈);(2分)(3)人們外出旅游愿望強烈。(2分)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熱點推薦

        推薦圖文

        熱點標簽

        强奸到高潮视频

          1. <th id="d83b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