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83bz"></th>
      2. 您所在位置:主頁 > 高考資訊 > 試題庫 > 高考模擬 >

        統編版高二上期末模擬卷(2)

        時間:2022-01-21發布于:教育培訓網發布人:百學培訓瀏覽:0

        統編版高二上期末模擬卷(2)

          僅供交流使用,謝絕取做商用。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幸福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做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幸福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不沉溺于物質享受,追求精神快樂。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財富、生死壽天、貴賤達窮、外在環境持淡泊態度,應該更加注重心靈的知足,關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內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 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鬃诱J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莊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而是心靈的頓悟與超越,“與天和者,謂之天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在先秦諸子看來,真正認清了幸福的本質、領略了精神的高貴,就不會沉溺于物質享受,而會自覺修身行道。今天,這些觀點對于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考量!抖Y記·大學》明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發展放在“平天下”這樣一個宏闊的視野里來看待。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幸福觀,強調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盡倫”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個體幸福,“盡制”就是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老子認為,“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自己的幸福。墨子認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對當下社會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以堅守志向為快樂,以責任擔當為幸福。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操守,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不能因為外在 壓力而改變主見。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屢遭國頓也不改志向,而是堅忍不拔地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因為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這實上體現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種。正因為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他們才會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盡職盡責,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為天下人幸福勇于擔當、奉獻的責任意識,在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摘編自《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

          材料二

          在我國公眾持有的各種幸福觀中,有兩種十分流行。一種可謂之為資源占有幸福觀,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資源(金錢、財富、權力等等),認為占有的社會資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種把幸?醋魇歉行杂(物質欲望)的滿足,以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滿足、獲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這種物質享受幸福觀比前一種幸福觀更為流行,為更多的人所奉行。

          資源占有幸福觀和物質享受幸福觀都是偏頗的幸福觀,已經導致和可能導致人生與社會問題。資源占有幸福觀最大的問題是會導致人生異化,即將作為幸福條件的占有資源當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從而損害人生和社會。占有一定的資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條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將資源占有當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當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會不斷膨,最后充斥整個心靈,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為不斷膨脹的貪欲的奴隸。

          物質享受幸福觀的問題不在于追求物質享受,而在于僅局限于此而忽視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滿足,這容易導致心理問題。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層次,物質需要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還有情感的需要、社會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等。所有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心理才能平衡與和諧,否則就會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會患上抑郁癥之類的心理疾病。把物質欲望的滿足作為唯一追求,必然會導致這樣的惡性循環;欲望得不到滿足會感到痛苦、郁悶、憤懣,得到滿足又會感到無聊,于是又會求更多、更強烈的欲望的滿足,如此循環往復,直至心靈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們不能將幸福理解為社會資源的占有或物質欲望的滿足,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說,幸福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能通過努力奮斗逐步使其人性閃耀善和美的光輝,人格完善而高尚,個性獲得健康而豐富的發展,生活充滿樂趣、充滿創意和充滿魅力。顯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狀態就是人的幸福狀態。

          (摘編自江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幸福觀》)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的言論雖各不相同,但其觀點完全一致。

          B. 材料一引用《禮記·大學》的觀點,說明了個人發展要以“平天下”為根本目標。

          C. 資源占有幸福觀和物質享受幸福觀都是偏頗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 將幸福理解為社會資源的占有或物質欲望的滿足,容易導致人生和社會問題。

          2. 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是幸福的重要內容,但與之相比較,精神快樂更重要。

          B. 先秦諸子認為,只有認清幸福的本質,領略精神的高貴,才能自覺修身行道。

          C. 追求物質欲望滿足的人,必然會導致心理上的惡性循環,讓心靈不堪重負。

          D. 將資源占有當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來追求的人,會成為貪欲的奴隸。

          3. 下列材料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 北京快遞小哥劉闊起早貪黑、風雨無阻,2019年送出去5萬多件包裹,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雖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遞的路上,但是他覺得特別驕傲。

          B. 有人談退休后的理想,說:只要有幾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長相廝守的老伴,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穩定的勞保,余生足矣!

          C. 習近平說: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靜成說:“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難疾病后讓病人好轉時的難以言表的成就感。”

          4. 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在論證上的主要特點及其好處。(4分)

          5. 請簡要分析兩則材料在內容上的聯系。(6分)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爾維諾

          寒冷有千百種形式、千百種方法在世界上移動: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馬,在鄉村像一窩猛撲的蝗蟲,在城市則像一把利刃截斷道路,從縫里鉆入沒有暖氣的家中。那天晚上,馬可瓦多家用盡了最后的干柴,裏著大衣的全家人,看著暖爐中逐漸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從他們嘴里升起云霧,再沒有人說話,云霧代替他們發言:太太吐出長長的云霧仿佛在嘆氣,小孩們好像專心一意地吹著肥皂泡泡,而馬可瓦多則一停一頓地朝著空中噴著云霧,好像噴發轉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最后馬可瓦多決定了:

          “我去找柴火,說不定能找到。”他在夾克和襯杉間塞進了四五張報紙,以作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齒鋸,在家人充滿希望的目光的跟隨下,深夜走出門,每走一步就發出紙的響聲,而鋸子也不時從他大衣里冒出。

          到市區里找柴火,說得倒好!馬可瓦多直向夾在兩條馬路中間的一小片公園走去。公園里空無一人,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禿禿的樹干,一面想著家人正牙齒打顫地等著他……

          小米開爾哆嗦著牙齒,讀一本從學校圖書室借回來的童話,書里頭說的是一個木匠的小孩帶著斧頭去森林里砍柴。“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開爾說,“森林!那里就會有木柴了!”他從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從來沒看過森林,連從遠處看的經驗也沒有。

          說到做到,跟兄弟們組織起來:一個人帶斧頭,一個人帶鉤子,一個人帶繩子。跟媽媽說再見后就開始尋找森林。

          走在路燈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別的:什么森林,連影子也沒有。也遇到過幾個行人,但是不敢問哪兒有森林。他們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見了,而馬路變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狀的樹林淹沒了一望無際的平原。它們有極細極細的樹干,或直或斜;當汽車經過,車燈照亮時,發現這些扁平而寬闊的樹葉有著最奇怪的樣子和顏色。樹枝的形狀是牙膏、臉、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輪胎,遍布的樹葉是字母。

          “萬歲!”小米開爾說,“這就是森林!”

          弟弟們則著迷地看著從奇異輪廊中露頭的月亮:“真美……”

          小米開爾趕緊提醒他們來這兒的目的:柴火。于是他們砍倒一株黃色迎春花外形的楊樹,劈成碎片后帶回家。

          當馬可瓦多帶著少得可憐的潮濕樹枝回家時,發現暖爐是點燃的。

          “你們在哪里拿的?”他驚異地指著剩下的廣告招牌。因為是膠合板,柴火燒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說。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這么簡單,何況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們還是值得的。馬可瓦多又帶著鋸子出門,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點近視,當他騎著摩托車做夜間巡邏時應該是要戴眼鏡的:但他誰也沒告訴,怕因此影響他的前途。

          那個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說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廣告招牌,便騎車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樣地張牙舞爪的樹木陪著他轉動,大近視眼的阿斯托弗細細察看。在摩托車燈的照明下,撞見一個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塊招牌上。阿斯托弗剎住車:“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馬上給我跳下來!”那個人動也不動,向他吐舌頭。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塊乳酪廣告,畫了一個胖小孩在舔舌頭。“當然,當然。”阿斯托弗說,并快速離開。

          過了一會兒,在一塊巨大招牌的陰影中,照到一張驚駭的臉。“站住!別想跑!”但沒有人跑:那是一張痛苦的面像,因為有一只腳長滿了雞眼。“哦,對不起。”阿斯托弗說完后就一溜煙跑掉了。治偏頭痛藥片的廣告畫的是一個巨大的人頭,因痛楚用手遮著眼睛。阿斯托弗經過,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鋸子切下一塊的馬可瓦多。因強光而眼花,馬可瓦多蜷縮著靜止不動,抓住大頭上的耳朵,鋸子則已經切到額頭中央。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過后說:“喔,對,斯達巴藥片!這個廣告做得好!新發現!那個帶著鋸子的倒霉鬼說明偏頭痛會把人的腦袋切成兩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滿意地離開了。

          四周那么安靜而寒冷。馬可瓦多松了一口氣,在不太舒適的支架上重新調整位置,繼續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鋸子切割木頭低沉的嘎嘎聲遠遠傳送開來。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小米開爾從童話書中獲得靈感,做出去森林里砍柴的決定,這一細節十分符合其兒童的身份,也使情節展開合理化。

          B. 小孩們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并看到樹枝的形狀像牙膏、臉、乳酪等,遍布的樹葉是字母,表明孩子們極富想象力和他們的天真可愛。

          C. “馬可瓦多蜷縮著靜止不動,抓住大頭上的耳朵,鋸子則已經切到額頭中央”,這幅畫面看似滑稽,但實則蘊含著作者對馬可瓦多的同情。

          D. “馬可瓦多松了一口氣”“鋸子切割木頭低沉的嘎嘎聲遠遠傳送開來”這兩處描寫,表現了馬可瓦多躲過警察巡查后僥幸但依舊沉重的心情。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開頭作者通過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動地表現了寒冷來勢洶洶、無孔不入,給人以強大的壓迫感。

          B. 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氣息像各種云霧,既表現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點,也是用詼諧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稱“含淚的笑”。

          C. 卡爾維諾十分注重小說細節的前后呼應,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視眼卻不敢戴眼鏡這一細節,對于后文情節的展開就是至關重要的。

          D. 本文開篇從全知視角出發,單一敘事角度貫穿始終,為我們講述了馬可瓦多的一次‘幸運’的經歷,其形式與主旨與卓別林的許多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處。

          8. 小說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 卡爾維諾的作品在荒誕中蘊藏著真實,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20分)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徒為上谷太守,后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ニ人,生得一人。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后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行十馀里,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馀軍,因引而入塞。句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刪減)

          10. 下列對文中畫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B.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C.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D.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匈奴,古代我國北方民族之一,也稱胡,散居在大漠南北,他們喜歡以馬征戰,曾控制西域。

          B. 太尉,中國古代武官名,是執掌天下軍政事務的中高級軍事長官,地位比都尉要略低些。

          C. 徒,在古代有多重含義,如指流放的刑罰、官員職務調動、徘徊流連、遷移之意。此處指調職。

          D. 上郡,古代郡名?たh制是古代中央集權制在地方政權上的體現,經秦始皇改革,正式成為秦漢以后的地方政治體制。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李將軍出身習射世家,以武顯名。匈奴攻入蕭關,他殺死了許多來犯之敵;擔任驍騎都尉時,他獨自大敗吳楚軍隊,功名就此顯揚。

          B. 李廣將軍自恃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擔任太守期間,中貴人的數十名騎兵被三名匈奴人消滅將盡,李廣親自出馬,射死兩人活捉一人。

          C. 李廣將軍智勇雙全,善用謀略。遇見百倍于己的敵兵,他巧妙用計,率眾成功撤回;被生擒之后,他裝死以麻痹敵人,借機成功脫逃。

          D. 李廣將軍一向仁慈廉潔,關愛士卒。得到賞賜后總分給下屬,飲食與下屬一起,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因此深受士兵愛戴。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

          (2)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14. 李廣擔任上郡太守遇到伏兵時,他做了哪幾件事讓自己安然逃脫?(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雪中陸務觀數來問訊,用其韻奉贈①

          曾幾

          江湖迥不見飛禽,陸子殷勤有使臨。

          問我居家誰暖眼,為言憂國只寒心。

          官軍渡口戰復戰,賊壘淮堧②深又深。

          坐看天威掃除了,一壺相賀小叢林。

          【注】①此詩大約作于1162年——1163年之交。1161年金國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侵時已年過七十的曾幾居會稽禹跡精舍。“務觀”是陸游的字。②堧(ruán)指江河邊的土地、城下的田地。③小叢林陸務觀的庵號名。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首聯即扣題,既扣了詩題中的“雪中”又為下句作了鋪墊:平易之中見含蓄凝練。

          B. 頷聯一問一答使人倍感親切。“暖眼”與“冷眼”相對這里有關懷慰問意思。

          C. 頸聯運用“隔字疊”深刻傳神地寫出了宋軍接連應戰深入敵營的戰況,頗耐咀嚼。

          D. 全詩不用典故,如數家常,把真情表露無遺,體現曾幾詩歌“工夫深處卻平夷”的特色。

          16. 這首詩情感豐富,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大學之道》中提出齊家的前提條件是_______,修身的前提條件是______。

          (2)為了表達人們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精神,我們可用《論語》十二章中的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寫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大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暑假時,我和家人參觀了廣州的騎樓。騎樓最早起源于英國殖民者在印度建造的“廊房”,這種“廊房”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形式。這種半開放的建筑盡最大可能打造一個連貫的、少受外界影響的步行環境,核心思想就是實用——這與廣州人的生活哲學 。

          從騎樓中可以看出廣州人敏于行的 精神,亦可以看出嶺南先人 的胸襟。嶺南文化,始終以一種開放但不忘初心的態度吸納著四方優秀文化并為我所用。擁有這一種文化傳統的地域,能夠始終走在中國近代對外開放以及改革的前列,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廣州的部分騎樓拱形窗和強烈的垂直線條反應出哥特式裝飾風格,給人帶來如音樂般美妙的審美。騎樓作為廣州的特色建筑,如一首 的樂曲,在時代發展中不斷注入新的元素、值得一代代的廣州人傳唱。

          18. 在文中橫線處依次填入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不謀而合 經世致用 包羅萬象 歷久彌新

          B. 一拍即合 濟世經邦 包羅萬象 亙古不變

          C. 一拍即合 經世致用 海納百川 歷久彌新

          D. 不謀而合 濟世經邦 海納百川 亙古不變

          19.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廣州的部分騎樓形拱窗和強烈的垂直線條體現出哥特式裝飾風格,給人帶來如音樂般美妙的審美愉悅。

          B. 廣州的部分騎樓以拱形窗和強烈的垂直線條體現出哥特式裝飾風格,給人帶來如音樂般美妙的審美愉悅。

          C. 廣州的部分騎樓拱形窗和強烈的垂直線條渲染出哥特式裝飾風格,給人帶來如音樂般美妙的審美。

          D. 廣州的部分騎樓以拱形窗和強烈的垂直線條表現出哥特式裝飾風格,給人帶來如音樂般美妙的審美。

          20.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5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小的乒乓球,是如何擁有巨大力量的呢?( )。比賽中,一方擊球瞬間,球和球拍的碰撞接觸時間僅為千分之一秒,乒乓球飛行速度最高可達每秒47米! (1) 球拍表層的橡膠和海綿會因為球的快速擠壓而變形,同時吸收動能儲存變形能(當然,球也會變形儲能,木板層也會發生微小變形);而當總動能接近零時,形變會達到最大值,海綿和橡膠層形變恢復,變形能快速釋放,對球產生作用,于是乒乓球“脫板”而飛 (2) ,又會開始下一次的碰撞與飛躍。

          如果在擊球瞬間,乒乓球的受力方向沒有通過球心,切向摩擦力就會使球發生轉動。除了球和拍的相對運動姿態外,影響切向摩擦力的主要原因是球與拍的材質和工藝。因此, (3) ,制造出更高級的球和球拍,能讓擊球更具有“殺傷力”。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是球與拍之間相互撞擊引起的

          B. 動力學過程在球與拍的撞擊中作用顯著

          C. 主要源于球和拍之間的撞擊動力學過程

          D. 體現了在球與拍的撞擊中動力的作用

          22.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四、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古代有很多的神話故事,像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鯀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國古代神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頭,孕育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反映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品性。神話當中更多的是宣揚正義、善良、勇敢、堅毅、頑強的精神和集體主義、造福人類、勇于犧牲個人的價值取向,這些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學校文學社舉辦“中國古代神話研究”專題報告會,你作為高二年級文學社的一員,請自選兩個或三個神話故事,以“我心中的古代神話”為主題,談談你對中國古代神話的認識,就此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熱點推薦

        推薦圖文

        熱點標簽

        强奸到高潮视频

          1. <th id="d83b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