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越王勾踐(勾踐:春秋末期越國君主,先是被吳國打敗,他臥薪嘗膽,與范蠡、文種等積蓄力量,最后終于滅掉吳國,報仇雪恨。他在位三十二年(前496—前465)。會(gui)稽:即會稽山,在浙江中部紹興、嵊縣、諸暨、東陽間,是錢塘江支流浦陽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嶺。勾踐為吳國所敗,即退居于此。)困于會稽山之上(被動句式),乃用范蠡、計然(范蠡(li):勾踐的重要謀臣,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即棄政從商,成為我國古代有名的富商大賈。計然:人名,眾說不一,有的認為即文種,亦勾踐重要謀臣)。計然曰:“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懂得戰斗的人平時就要做好準備,東西到時候用起來要方便,則平時就要了解其性能),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懂得這兩件事的情形,那就對各種貨物的行情看得明白了)。旱則資(儲存)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莊稼豐熟),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tiào):賣出糧食),二十病農,九十病末(古代只商業,亦可兼指工商業。中國古代以農業為根本,將商業視為末業)。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平糶:按平價賣出糧食;齊物:使物價相當。),關市不乏(關、市指關口和市場,不乏,指關稅有余和市場供應不缺),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著,同“貯”,指積存貨物),務完物(完好的貨物),無息幣(息:停息,指積壓。幣:應作“弊”,不好的貨物)。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食:指侵蝕。食,同“蝕”),無敢居貴(當物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時就要將貨物及時脫手,不要等更貴,因為這時物價馬上就要下跌)。論其有馀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物價上漲到頂點就要下跌,下跌到極限就要回升上漲)。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當物價上漲時就要把囤積的貨物像糞土一樣地拋出,當物價下跌時就要把貨物像寶貴的珠玉那樣很快收購回來)。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國富,厚賂戰士(收買,此指賞賜),士赴矢石(士卒冒著箭和石塊奮勇向前),如渴得飲,遂報強吳(于是滅掉了強大的吳國,報仇雪恥),觀兵中國(觀兵后省略介詞“于”向中原地區的各諸侯國顯示武力),稱號“五霸”(即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廬、越王勾踐)。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兵圍會稽山,越王屈膝稱臣求和之恥辱),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定語后置句),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范蠡自稱,猶號。鴟夷,皮制的口袋,用以盛酒),之陶為朱公(陶:古邑名,當時屬宋國,在今山東定陶西北。朱公:范蠡自改的名字)。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指集中貿易之處)乃治產積居(治產:購買貨物。積居:囤積貨物)與時逐而不責于人(通過看準時機來獲利而不是坑騙于人。逐,競爭。責,求,引申為坑騙)。故善治生者(治生:這里指賺錢)能擇人而任時(擇人:即不責于人。任時:即抓住時機)。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再:兩次。貧交:貧困的朋友。疏昆弟:關系不大密切的同族兄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聽子孫(聽:聽任,任憑),子孫修業而息之(息:生,此指賺錢、贏利),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子贛既學于仲尼(子贛:即孔子的學生子貢,名端木賜。喜歡經商,但孔子并不主張他經商,對他有所責難),退而仕于衛(衛:春秋時諸侯國名,都城在朝歌,在今河南淇縣。狀語后置),廢著鬻財于曹、魯之間(廢著鬻(yù)財:廢著,指囤積貨物。鬻財,此指獲利。鬻,賣),七十子之徒,端木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原憲:孔子的弟子,以隱居修行、不追求名利而著稱于當世和后代。不厭糟糠:就是糟糠這樣的粗劣食物也得不到滿足。厭,同“饜”,足夠),匿于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束帛之幣:束帛,古代貴族互相交往時所饋贈的禮物。幣,占代對玉、馬、皮、圭、璧、帛等禮品的總稱),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分庭與之抗禮:古代賓客和主人分別站在庭中的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的地位相待。此言子貢與各國國君有著對等的關系)。夫使孔子名布揚于天下者,子貢先后之也(先后之:指子貢在人前人后稱揚、吹噓孔子)。此所謂得勢而益彰者乎?
巴寡婦清(名叫清的巴郡的寡婦。巴,秦郡名,郡治),其先得丹穴(丹穴:即丹砂礦),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訾(zi):計量。不訾,即財產多得算不清)。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被動句)。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貞婦:守貞節的婦人?椭:像對待賓客一樣地對待寡婦清,名詞作狀語),為筑女懷清臺(在今四川長壽縣南)。夫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乘,一車四馬。萬乘,即一萬輛兵車,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B.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C.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D.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11.下列對原文加點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末(古代只商業,亦可兼指工商業。中國古代以農業為根本,將商業視為末業)
B.五霸,又稱為“五伯”(即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廬、越王勾踐),春秋末期諸侯中勢力最大的五個諸侯盟主。
C.會稽之恥,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兵圍會稽山,越王屈膝稱臣求和之恥辱。
D.萬乘,“乘”指一車六馬,萬乘,即一萬輛兵車,表示軍事力量強大。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3分)
A.計然認為應把握好時機與需求的關系,合理定價,保證商品正常流通,否則,相對于商人,農民受損的程度會更嚴重。
B.范蠡巧妙的把治國之道用于治家,激流勇退,在陶邑歸隱;他聚集千金之財,繼而又廣散錢財,布施仁德,成就美名。
C.子貢善于經商,在曹、魯兩國之間買賣貨物,經常以厚禮進獻諸侯,因此得到他們極大的尊重,連孔子揚名也得益于子貢。
D.清是巴郡的一個寡婦,她能守住家業,繼續開礦致富,并用財富自衛,不被侵犯。對此,司馬遷充分肯定了財富的作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
(2)后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修業而息之,遂至巨萬。
參考答案如下:

欲獲取更多信息,歡迎持續關注本公眾號或在后臺留言。
原創 和和陳 陳壇落雨杏回春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