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83bz"></th>
      2. 您所在位置:主頁 > 高考資訊 > 試題庫 > 高考模擬 >

        溫州22屆高三返校統測

        時間:2022-02-16發布于:教育培訓網發布人:百學培訓瀏覽:0

        溫州22屆高三返校統測

          根據相關資料整理,僅供參考。向命題者致敬!版權歸原作者。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這部史書情節跌宕(dàng)起伏,節奏張弛有致,篇章結構大開大合,尤其是對史實的敘寫,婉曲周詳且剪輯(jī)得當,而非一味實錄不求藝術。

          B.大森林里晨曦初現,寧靜的樹悄然佇立,蔥翠的草綠意盎然,馥郁的花香匯聚成流,漾起漣漪旋(xuán)轉,飄蕩,既沁人心脾,又給人眩暈(yùn)的錯覺。

          C.時代風云變幻,人生苦樂摻半,因此,我們需用詼(huī)諧之智來化解生命苦楚,抑或以戲謔(xuè)之姿來與自我和解,畢竟,來到人世也是一種緣分。

          D.溯甌江游覽,那流光溢彩的摩登城市、豐姿綽(chuò)約的生態花園、古韻新貌相映的旅游勝地,都是溫州這座煥發生機的千年古城展露(lòu)的容顏。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題。(5 分)

          【甲】為了從噩夢般的糾纏中掙脫出來,人們往往會選擇反思、懺悔,于是一個時代過去,總會出現打上時代烙印的“懺悔錄”(如盧梭的《懺悔錄》、巴金的《隨想錄》)。這樣的懺悔往往體現著過去時代復雜的歷史癥結,充滿作者痛苦的內心掙扎和深刻的靈魂拷問,飽含生命的體悟和理性的啟迪。

          【乙】讀巴金的《隨想錄》,當代文化批評者有責任做這樣的追問:為什么一個時代過去了以后,蜂擁而至的書籍中少有像這樣滌蕩著靈魂的懺悔文字?不知是我們的民族基因本身就缺乏懺悔素質,還是我們的民族文化向來就缺少承擔歷史罪愆的勇氣和魄力!颈科鋵,中國的文化傳統一直鼓勵價值擔當,包括鼓勵挽狂瀾于既倒的崇高的民族擔當,卻似乎并不熱衷于倡導承擔歷史罪愆和責任的勇毅與剛正:因此建構的整體文化不僅缺少懺悔的大手筆,而且似乎也缺少了日省吾身的精神遷延的脈絡。

          2.文段中的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蜂擁而至 B.滌蕩 C.倡導 D.也

          3.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 分)

          A.回首過去的 2021 年,不僅我們從百年奮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厚植優勢,還在自主創新中攀登科技高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高幸福指數。

          B.為了確保人們度過歡樂的春節,上級指示各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防疫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清醒地看到防疫面臨的嚴峻形勢,發現漏洞與盲區要不惜一切代價解決。

          C.由我國科研人員精心研制的“空間站食品”分為主食、副食、調味品等 6 種,種類繁多,營養豐富,經過柔性高效殺菌技術處理,從而使食品的感官品質大為提高。

          D.從古建筑保護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從各級研究院座談到各地石窟考察,一次次觸摸歷史,一次次尋訪傳統,傳遞出他守護中華文化根脈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5.下列對聯不符合語境的一項是(3 分)

          A.老百姓賀新春:雪梅映紅中國夢,紫燕銜綠萬家春

          B.冬奧會祝福語:久歷風霜生氣象,多經冰雪出精靈

          C.贊哲學家老子:齊物怡情思浪漫,養生治國道精深

          D.鞋子推銷廣告:由此登堂再入室,任君步月又凌云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6 分)

          2021 年 12 月,新華社聯合新浪微博和新世相共同發起“年終提問 2021”活動,針對網友們的問題,被邀請的張文宏醫生以書信方式回應了他們的成長困惑,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同時身處時代之中,我們都是普通人。即便出生貧寒,來自邊遠小城或農村,如果足夠堅強,又有毅力,在時代潮水中都有機會做一個弄潮兒。還有些小伙伴即使不怎么堅強,但也不脆弱,能經受打擊默默成長,那大概率也可以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些小伙伴可能覺得自己很普通,我想我們要有信心,一個好的時代,會讓每個普通人享受自己的普通,讓每個奮斗者享受自己奮斗得來的收獲。時代的潮水總能跨過一個又一個山頭,個人命運也是如此。流水要爭先,靠的是綿綿不絕;我們即便普通,但只要不下場,都會隨著時代潮水不斷向前。

          這封給年輕人的信激蕩人心,一時刷屏無數。但也有網友曲解寫作者本意,比如下面網友S 對文中畫線句的評論。張文宏對此進行了回復,請你把他的話補充完整。要求:觀點鮮明,闡述有理,語言得體,150 字左右。(6 分)忘插加V154071848索取

          二、現代文閱讀(共 30 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題。(10 分)

          審美德性是審美價值的重要取向

          范淵凱

          審美是主體在鑒賞過程中所收獲的精神愉悅、人格自由及心靈凈化等感受,屬于價值活動的范疇。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審美價值與一般價值相比,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其存在于社會歷史實踐過程形成的各種關系之中,必然體現著主客體關系的統一,從而具有顯著的客觀性。

          具體的審美實踐并不僅限于轉瞬即逝的美感經驗,審美主體獨特的體驗方式和長期積累的理性判斷都是愉悅情感產生的重要原因。審美可以聯想到理性的道德,人們的心靈觸發美感時往往會運用道德的評價。當審美主體驚嘆純潔的顏色或莊嚴的韻律時,已然由審美領域自覺過渡至道德領域。由此可見,審美價值既包含情感或想象的愉悅等基本價值,亦有理性沉思而起的超越與升華帶來的愉悅。

          無論自然美或依附美,只有對象產生了能夠滿足主體審美需要、引起主體審美感受的某種屬性時,才具有審美價值。審美價值的生成并不只是純粹的鑒賞判斷,還依賴于審美主體通過理性判斷充分認知到自身的審美目的和審美需求。審美主體基于個人或社會的原因會形成內容、形式的定向心理結構——期待視野。而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總和的審美個體,道德情感、道德價值等觀念結構均是“期待視野”的重要組成。個體的道德理念建構了一定的審美目的和審美需求,并在審美判斷時與其他目的協調一致,共同形成了審美價值取向,也就是說,審美價值內涵道德判斷。所以,審美價值的出場既是主體于對象表現形式的鑒賞,也是于對象存在和本質的思考,是客體形式與主體理性的和諧一致。

          美的體驗承載著豐富且深刻的人與社會的信息,因而高層次的審美往往是形式與內涵的統一,體現為“盡美矣,又盡善也”的本質欲求的實現。成功的審美體驗不僅在于感官的悅納,更在于看似平凡的審美對象中挖掘出的深刻內在理念和道德意蘊,從而觸發的強烈的道德情感。審美行為在一定意義上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所呈現的德性的審視,人的視覺和心情的愉悅則是對審美價值的詮釋和體現。因而,高層次的審美往往會激發道德層面的崇高感,而審美德性則提升審美境界。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所謂“思無邪”,正是基于德性修養層面提出的對個體審美價值取向的要求。

          審美價值包含了理性的道德因子,審美德性是審美價值的重要取向。審美活動終究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的本質力量”之中包含協調社會關系作為精神力量的道德,而審美活動也是主體將道德情感、道德理念對象化的過程,遵循著道德規律。因而,只有將審美活動放置于社會實踐與道德關系中考量才能深刻認知審美價值。

          (節選自《簡論審美德性》,有刪改)

          7.第一段中,作者引用“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馬克思)佐證觀點。以下對“審美價值”的理解不能被馬克思引言證明的是(3 分)

          A.審美價值可以帶給主體精神愉悅、人格自由及心靈凈化等感受。

          B.審美價值與一般價值相比,超越了一般的價值,具有超功利性。

          C.審美價值的出場既有客體參與,又有主體介入,體現主客體的統一。

          D.審美價值與其他價值一樣,存在于社會歷史實踐過程形成的關系中。

          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開始時,已然由審美領域自覺過渡至道德領域,審美主體心靈觸發美感時會不可避免地運用道德評價。

          B.審美主體基于個人或社會的原因會形成定向心理結構——“期待視野”,“期待視野”由道德情感等組成,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C.高層次審美承載了豐富深刻的人與社會的信息,包含著“盡美盡善”的本質欲求的實現,體現了外在審美對象與內在思想內容的統一。

          D.“人的本質力量”包含道德,“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遵循道德規律,屬于“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的審美活動需置于道德關系中考量。

          9.作者為什么說“審美德性是審美價值的重要取向”?根據文本概括,每點不超過 20 字。(4 分)

         、

         、

         、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題。(20 分)

          每個人都會消失

          劉鴻伏

          村莊里空掉了許多房子。

          那些房子都很荒涼,失了生氣,瓦楞上長滿野草,門窗緊閉或倒塌。屋外臺階上長著一些矮小的灌木并爬滿藤蘿,鳥兒在密匝匝的葉片中筑巢,它們很自在快樂地飛揚啼叫。

          屋前的那些路都荒廢著,沒有人跡;屋內的灶臺里還遺留著主人生活的余燼,不過已經板結,凝固了。有些柴薪還未燃盡,半截塞在灶膛,爬壁虎在上面溜來溜去,千腳蟲在殘薪下打洞筑巢……

          村莊里很多人出去了,就沒有再回來。這些再沒有回來的人口,時間太長就被注銷了戶口。

          他們成為失蹤的人或被死亡的人。永遠不回村莊,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死了,一種是死也不肯再回來。

          不過,事情總也有意外。某個曾經被注銷了戶口、二十多年不曾回村莊的人,一年秋天忽然出現在稻浪金黃的田埂上。他說他叫某某,就住村西土地廟邊那棟已倒塌的房子。村里的人被他提醒,恍然大悟似的“噢”了一聲,細看,卻不像,懷疑他是冒充某人,而某人已注銷戶口多年,傳說中早已死亡。不過那人卻認真,一再說自己就是某人,小時候光腚在溪里玩水,在村里打泥巴仗,和某某、某某從小玩一塊的。而他提到的某某、某某,卻是早被報人口失蹤了的。村里人愈加不信,眼神里透著懷疑。那人急了,扒了自己褲子,露出一個肥白的長滿痦子的大屁股,對眾人說,瞧見了吧,我左邊屁股上長著一粒紅痣,右邊屁股一塊疤,小時候就有的,還記得吧?我就是某某啊。

          人們實在想不起來,不是很多人屁股上都有痣嘛,這也不是什么特殊記號嘛,一塊疤能說明什么呢?農村出來的人誰身上沒有傷疤?在山里、地里從小磕磕碰碰長大,受傷留下疤印是常有的事,這也能證明自己就是這村子里的某某?

          后來那人到底沒能在村里住下,被村人轟走了。這事被傳說了許多年,也不知是真是假。

          村莊里被注銷戶口的越來越多,熱熱鬧鬧的村子,終于冷冷清清起來。

          有人嘆氣: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每個人都會消失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只是他們消失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不再回來,誰也沒有這么說過。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就像急促的雨點,帶著響聲落下來,卻在轉瞬間悄然失蹤了。作為生命的個體,容易讓塵世遺忘,但作為失蹤或消失的集體,卻是村莊永遠的痛。

          在村莊里要獲得失蹤者的信息不難。在故鄉,我走了兩個村子。

          黃金村在我的印象中屬半丘陵地帶,有平曠的沃野、清澈的小河,有豐茂圓潤的連片小山。

          改革開放之后,它比其他村先富起來,外出務工的人最多,修造的小磚房也最多。深入到每片房屋中去,卻發現這個村子其實已成半個空村,與其他村莊一樣透著冷清,失去了活氣,F在常住的也就二百來號人,都是些老人、孩子。

          現在誰還待在村子里?出去啦,全出去啦。我又問:70 多人死于礦難,這數字挺嚇人,不會夸張吧?村主任說,近二十年來實際死于礦難的村民,還不止這個數,好多人根本沒有上報,死和活你根本搞不清楚。

          挖小煤窯很危險,誰都知道,可掙錢多,這就讓外出的不少農民工冒險下窯,而不幸事件便經常發生。黃金村如此,其他村子也是如此。每年中國死于礦難的農民工,沒有誰統計過,所以沒人知道這么多年來到底在煤窯、煤礦里冤死了多少苦命人!就是活著的,也有好些人得了塵肺病,生不如死。

          當我將電話打給另一位鄰村的村主任時,他很驚訝,說:兄弟,你怎么想起要調查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有意思,我可以幫你。

          次日,步行一個小時,到了破爛的鄰村,見了村主任。村主任從灰蒙蒙的一個木柜里找出一個大檔案袋,說,這里面全是近幾年村里注銷戶口了的。

          在“村死亡人口”檔案里,從“村失 1 號”到“村失 57 號”,發現失蹤人口 57 人,還有死亡 82 人,15 年里每年外出死亡與失蹤 9 人以上。死亡原因清晰,大致可歸類為:礦難、車禍、工傷意外、猝死、病死及其他情況。而死于礦難的比例最大,這點與黃金村調查所得相類。這個村子總人口為 405 人,除留守老人、小孩 100 多人外,全部外出務工。也就是有四分之三的人口外出,而這四分之三每年又以百分之三消失。這個比例讓我吃了一驚,如果以此推算,這個村子不出 50 年即成為空村!

          我們閑扯著走近一處建造極龐大的長形大木屋。那木屋占地甚大,估計建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也就是民國前后。高大廊柱,雕花木窗,黑瓦翹檐,氣概猶在,卻被四周荒草圍困,無端地透出蒼涼來。

          我說:這么好的大木屋也空廢著,好可惜!

          村主任說,這屋子屬于兩兄弟,是祖業,民國時挺興旺。兩兄弟每人一半,夠住。但是老弟一家人先后外出說是挖金礦,最后只有老弟的一個小兒子發了財,在省城買了房和車,其他兩個家庭成員有死于金洞,一個吸毒販毒被槍斃,一個女兒遠嫁香港。所以老弟一家人只有一兒一女還活著。老兄一家最慘,本來人丁不旺,也就兩兒子,沒女兒。這兩兒子很早就失學,后來和他們爹隨叔叔一家去挖金礦,結果父子三人全在一次塌井事故中被活埋,他們的娘受不過打擊,在這大屋里一根褲帶上吊死啦!這屋被村里人叫鬼屋,白天都沒人敢靠近!

          村中這樣空廢的屋子約有十幾棟,用村主任的話講,是都成鬼屋了。我說,一個小村子,這么多鬼屋,這村子豈不成了鬼村?

          村主任沉默有頃,答道:人都空了,村子還成村子嗎?不是鬼村又是啥?依我看,于今也不止咱村,好多村莊都快成空巢了,野兔子比人還多些!

          我在想:若人都消失了,村莊當然便消失了。萬家煙火,延續的是生活與血脈,觀照的是時代的興衰;冷火秋煙,不只是村落的寂寞,更是生的寂寞了。

          稀疏的鳥聲從樹梢上漏下來,落在我的身上。穿過荒蕪的田野,我走向紅塵深處。

          (選自 2018 年第四期《美文》,有刪改)

          10.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都寫到“鳥”,試分析各有什么作用。(4 分)

          11.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 分)

          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就像急促的雨點,帶著響聲落下來,卻在轉瞬間悄然失蹤了。作為生命的個體,容易讓塵世遺忘,但作為失蹤或消失的集體,卻是村莊永遠的痛。

          12.文中劃波浪線的兩段都用了詳寫,這樣安排有何藝術效果?(6 分)

          13.結合“消失”的具體內容,探究作者的情感。(6 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 40 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題。(20 分)

          一清泉記

          【明】劉震

          一清泉,出溫州華蓋山下東甌王祠之左方也。前此地有東岳行宮,久且傾。成化壬寅(十八年),永嘉令劉遜時讓①寓是,督版籍事,相視區畫,改修今祠。以王受漢封,舊有功于茲土,故自海壇山徙祀之。又以祀必有敬,辟地為致齋所而得泉焉。泉甘且冽食者往往愈病溫之士民遂相與矩鑿為池砌以石而亭其上題曰一清泉蓋喜其澄澈一色不染纖泥故名之以況令也。明年,館是祠者李云從走幣京師,因中書舍人黃君璨請予記。

          《禮》云:“王道和平而醴泉出。”李錫為蘆城令,苦井變甘。予嘗怪夫水泉無知而系人事,無乃政善民安而和氣召之乎。令修民事而事神敬,清泉出而甘,其有由矣。

          予聞溫人言:永嘉郡,事煩劇,案牘填委。令下車勤政,每忘食,首省浮費,禁雇納,恤孤老,均科役。然后興學養士,辨獄平冤,懲奸去魁,明版籍以止民偽,制軍衛以除民梗,量漲地以補民業,葺正祠以風民義。暇則自為祠記碑文,以示當祀與前人賢否可勸戒者。于是人心悅,盜賊息,期月而政聲著,三年而百務舉。歲饑,不數日而輸谷者六萬余斛。吏舍火,吁天自罪而風焰息,禁庫連椽不及災?伎儺敱鄙,民遮道泣留者數千人,懇諭五經宿而后出郭,猶趨送二百馀里。自郡長而上,凡浙之藩臬、巡守、行臺諸使,羨賞一口,奏為令治第一。若此者,則其和氣感召而得乎神人,豈獨泉哉!雖然,因泉而知令之德與政終始,一清以為左驗,則名泉之義又烏可忽也。

          嗟夫!賢如李錫而泉始甘,賢如令而泉甘以清,使天下之為縣者皆然,則和氣充洽極矣,何必醴泉出而后可占王道盛治耶?求玉于石,累金于沙,金玉固自少也。予于是知令之名與是泉同久矣。況泉因令而得美名,則令之賢又泉之遭際也不亦榮幸矣哉!予于令有師友誼,家同里,喜其行不負所學,故記泉而兼書之,以泄溫人惓惓刻石之意,以告于后之為令者。

          (選自《弘治溫州府志》,有刪改)

          【注】①劉遜:字時讓,曾為永嘉縣令。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令修民事而事神敬 修:治理

          B.葺正祠以風民義 風:教化

          C.三年而百務舉 舉:振興

          D.以泄溫人惓惓刻石之意 泄:表露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①舊有功于茲土 ②當其欣于所遇

          B.①吁天自罪而風焰息 ②棄甲曳兵而走

          C.①喜其行不負所學 ②若屬皆且為所虜

          D.①以告于后之為令者 ②予之及于死者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本文名為“一清泉記”,實則以泉喻人,借“一清泉”的清澈澄凈來比況永嘉令劉遜,塑造了一位勤政愛民、官聲顯著的地方官形象。

          B.劉遜在永嘉治上政績卓著,不僅改革制度,整頓風氣,而且重視教化,所以在因災荒而離任時,當地數千百姓苦苦挽留,不愿放行。

          C.作者將劉遜比作稀有的金玉,以此表達對其人其行的高度贊美,并認為如果天下治縣之人都如劉遜這般賢能,就預示著太平盛世的到來。

          D.文章語言簡潔流暢,敘事和議論緊密結合;文章末段的議論,情理交融,體現了明朝士大夫關心吏治、心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泉 甘 且 冽 食 者 往 往 愈 病 溫 之 士 民 遂 相 與 矩 鑿 為 池 砌 以 石 而 亭 其 上 題 曰 一 清 泉 蓋 喜 其 澄 澈 一 色 不 染 纖 泥 故 名 之 以 況 令 也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予嘗怪夫水泉無知而系人事,無乃政善民安而和氣召之乎。(4 分)

          (2)因泉而知令之德與政終始,一清以為左驗,則名泉之義又烏可忽也。(4 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 19-20 題。(8 分)

          閑居寄端及重陽①

          【唐】韋應物

          山明野寺曙鐘微,雪滿幽林人跡稀。

          閑居寥落生高興,無事風塵獨不歸。

          閑居懷舊

          【唐】顧況

          日長鼓腹②愛吾廬,洗竹澆花興有余。

          騷客空傳成相賦③,晉人已負絕交書。

          貧居謫所誰推轂④,仕向侯門恥曳裾。

          今日思來總皆罔,汗青功業又何如?

          【注】①此詩為詩人辭官閑居長安西郊時寄贈在朝做官的親人而作。②鼓腹:袒腹,謂飽食無所事事。③成相賦:《荀子》篇名,唐人楊倞注為“成功在相,故作《成相》三章”。④推轂:提攜推薦。

          19.《閑居寄端及重陽》一、二句借助系列意象,描繪了 的山居圖景;《閑居懷舊》首聯敘寫廬中雅事,展現了 的家居生活。(2 分)

          20.比較兩首詩在“閑居”上寄寓的情感及抒情方式的異同。(6 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題。(6 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論語·述而》)

          子曰:“蓋有不知①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論語·述而》)

          當是時,作者備矣,夫子蓋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其事雖述,而功則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朱熹《論語集注》)

          【注】①知:知道,懂得。

          21.孔子強調自己要“多聞”,其實在談交友之道時他也說要“友直, ,友多聞”。“折衷”一詞意為“ ”。(2 分)

          22.后人因對孔子評價的不同,對“述而不作”的理解也會不同。楊伯峻便認為,此處的“作”可解為“不知而作”,這與朱熹的看法有何差異?(4 分)

          (四)古詩文默寫。(6 分)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 3 小題)(6 分)

          (1)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 , 。’”(《論語》)

          (2)桑之未落, 。于嗟鳩兮, 。(《詩經·氓》)

          (3)去來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夢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4)故余與同社諸君子, ,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 。(張溥《五人墓碑記》)

          (5)映階碧草自春色, 。三顧頻煩天下計,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 分)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 分)

          “典范”是指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人或事物。典范的價值是無量的,可有時,人們樂見的,除了典范,還有例外。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歡迎關注:

          參考答案

          1.B (A“輯”應讀“jí”;C“摻半”應為“參半”D“展露”的“露”應讀“lù”)

          2.A (“蜂擁而至”,像蜜蜂一樣擁擠著亂哄哄地過來,形容繁多而雜亂地到來(多指人群)。此處形容作品很多,沒有“至”之意,可改為“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

          3.C (“因此”前的冒號改為逗號)

          4.D (A 項語序不當,“不僅”應放在“我們”后面;B 項“漏洞與盲區”與“解決”搭配不當;C 項結構混亂,“經過柔性高效殺菌技術處理”可改為“工藝上采用柔性高效殺菌技術”。)

          5.C (這副對聯是贊美莊子的)

          6.參考示例 1:我說的“不下場”不是躺平與消極,它體現的恰是普通人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強調的是即便普通如你我,只要堅持在時代浪潮中主動參與,便能獲得自身發展!赌戏街苣吩,小人物從來不是大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一個小人物的參與和行動,匯成大時代的洪流?梢,我們普通人只要躬身入局,與社會一同乘風破浪,必能與時代相互成就。

          參考示例 2:“不斷向前”的前提是“不下場”,也就是積極順應和主動接受時代的考驗,而你說的“躺平”卻是不愿面對的逃避和拒絕。“不斷向前”也并非局限于“享受發展成果”,還包括了自我成長和內心的不斷豐盈,包括了在一次次平凡的堅持中,成為偉大時代的一部分。

          《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孫少平起點不高,但他在風云激蕩的改革年代摸爬滾打,從稚嫩青澀到成熟堅毅,最終活成了一代人向往的精神姿態。我想說的是,當下每一個平凡的人只要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就會如順水推舟,不斷前行,匯入時代的大江大河。

          評分標準:觀點表達準確鮮明(如對“不下場”“不斷向前”或這句話的理解),3 分;闡述有理,2 分;語言得體(體現對話特點),1 分。根據內容酌情給分,字數上不做嚴格要求

          7.B (原文“審美價值與一般價值相比,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其存在于社會歷史實踐過程形成的各種關系之中,必然體現著主客體關系的統一,從而具有顯著的客觀性”可知,作者承認審美價值的“一定的超功利性”,但要采用和闡述的是其“主客體統一”——特別是“客觀性”——的特性。所引的“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亦不能證明其“超功利性”。)

          8.D (A.原文“當審美主體驚嘆純潔的顏色或莊嚴的韻律時”,此項“審美主體的審美活動開始時”偷換說法;原文“人們的心靈觸發美感時往往會運用道德的評價”,此項“心靈觸發美感時會不可避免地運用道德評價”說法偏頗。B.“一切社會關系總和”的是審美個體,不是“期待視野”,偷換概念。C.原文“高層次的審美往往是形式與內涵的統一”,此項“外在審美對象與內在思想內容”無中生有。)

          9.①理性(德性)是審美愉悅產生的重要原因。

         、趯徝纼r值內涵(包含)道德判斷(德性)。(審美活動遵循道德規律)

         、蹖徝缹哟胃叩团c道德(德性)有關。

          評分標準:一點 1 分,兩點 2 分,三點 4 分,意思對即可,字數超 2 個扣 1 分。

          10.①開頭通過寫鳥的筑巢、自在快樂地飛揚啼叫反襯村莊的荒涼;②結尾寫稀疏的鳥聲“落”在身上,表現了“我”的落寞心境。

          評分標準:一點 2 分,“村莊的荒涼“1 分,“落寞心境”1 分,結合文本分析各 1 分,第②點如答“照應開頭、結構完整”也可以酌情給分,意思接近即可。

          11.將人比喻成雨點(1 分),生動呈現了人來到世間時的熱熱鬧鬧,離開世間時的無聲無息(1 分),用擬人的手法寫塵世、村莊,借“塵世遺忘”“村莊的痛”(1 分),抒發了人生短暫的感慨(1 分)、村莊消失的悲痛。

          評分標準:按點給分,意思接近即可。

          12.①詳細列舉數字(說明)(1 分),“面”上呈現,詳實的數據真實可信(1 分);②詳寫兄弟兩家遭遇(敘述)(1 分),“點”上敘寫,具體個體遭遇震動人心(1 分);③點面結合(個例與整體情況結合)(1 分),全面呈現了村民的生存狀態(1 分),既真實又可感。

         、軐⒅饔^情感寄寓在詳細的客觀的說明敘述之中(1 分),與文章其它部分的描寫、抒情、議論相互輝映(詳略結合)(1 分)。

          評分標準:按點給分,滿分為止,意思接近即可,其它合理的解答可以酌情給分。

          13.①“消失”是指人的消失,從出生到死亡是每個人的既定路線,每個人最終都會離開人世,“消失”中蘊含著作者對死亡難以預料的無奈;②“消失”是指村莊的消失,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更多村民遠離村莊,村莊逐漸走向衰亡,“消失”中蘊含著作者對村莊走向衰亡的悲痛;③“消失”是指人精神家園的缺失,因為村莊是村民出生、生活的地方,村莊衰亡意味著村民精神港灣的缺失,“消失”中蘊含著作者對精神家園缺失的惆悵。

          評分標準:每點 2 分,“消失內容”1 分,“表達情感”1 分,意思接近即可,其它合理的解答可以酌情給分。

          14.B (風:使……成為風氣,可意譯為“傳揚”)

          15.A (A 項兩個“于”均為介詞,對于。B.連詞,表承接,從而;連詞,表修飾。C.代詞,代人或事物;助詞,表被動。D.結構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取獨)

          16.B (“因災荒而離任”表述有誤)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泉 甘 且 冽 /食 者 往 往 愈 病 /溫 之 士 民 遂 相 與 矩 鑿 為 池 /砌 以 石 而 亭 其 上 /題 曰一 清 泉 /蓋 喜 其 澄 澈 一 色 /不 染 纖 泥 /故 名 之 以 況 令 也 。

          評分標準:共 3 分。必斷共 7 處,斷對 1 處不給分,斷對 2-3 處給 1 分,斷對 4-5 處給 2分,斷對 6-7 處給 3 分;錯斷 1 處不扣分,錯斷 2-3 處扣 1 分,錯斷 4-5 處扣 2 分,錯斷 6-7處扣 3 分。先給分,后扣分。漏斷不計分。

          18.(1)我曾經對那水泉不能感知卻能關聯人事而感到奇怪,(現在看來)恐怕是政治清明、人民安定從而使它受到祥瑞之氣的感召吧。(4 分)

          (2)因著泉水而知道縣令的美德與為政始終,一清泉作為證據(見證者),那么說出泉水的含義又怎么可以忽視呢。(4 分)

          評分標準:共 8 分。

          (1)4 分。①怪:意動用法,以……為怪/感到奇怪。②系:聯系,關聯。③政善民安:政治清明,人民安定。④無乃……乎:恐怕(大概)……吧。各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2)4 分。①因:因為,憑借。②左驗:證據,證人。③名:說出,表明。④反問句式。各 1 分,意思相近即可。

          19.幽靜(清幽/恬淡/恬靜) 悠閑

          20.同:都運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對閑居生活的喜愛和對功名仕途的厭倦之情。(2 分)

          異:①韋應物詩借景抒情,借助雪滿幽林、遠離世俗的幽靜之景表達詩人的閑情逸致。(或由景入情,由情入理,“風塵不歸”既是詩人的價值取向,也是在向親人表露自己的隱逸情懷)②顧況詩用典抒情,借用“成相賦”“絕交書”的典故表達空有凌云之志卻無人舉薦的悲哀與無奈。

          (或運用反問句式,在今昔對照中表達失意與憤激之情)(4 分,每點 2 分)

          21.友諒 調和(整合/協調)

          評分標準:共 2 分,每空 1 分。

          22.楊伯峻認為“述而不作”不是完全不作,而是述中有作,(1 分)孔子只是不會無知而妄作。(1 分)這種觀點強調孔子學說中的創造性。朱熹認為孔子是“集群圣之大成”,是在傳述,(1 分)但這種“述”的成就比作還要高。(1 分)這種觀點更強調“述”的成就。

          參考譯文:

          材料二:孔子說:“大概有一種自己不懂卻妄作的人,我沒有這種毛病。多多地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記在心里。這樣的知,是僅次于‘生而知之’的。”

          材料三:這個時候,自創新說的人比較齊備,夫子集合眾多圣人的大成就而能夠調和他們。(夫子)做的事雖然是傳述,但功勞是創作的數倍,對于這點(后人)不能不知道啊。

          23.(6 分)

          (1)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2)其葉沃若 無食桑葚

          (3)繞船月明江水寒 夢啼妝淚紅闌干

          (4)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5)隔葉黃鸝空好音 兩朝開濟老臣心

          四、作文(略)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熱點推薦

        推薦圖文

        熱點標簽

        强奸到高潮视频

          1. <th id="d83b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