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學教育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湖南省2018屆高三十四校聯考的語文試題,4月7日開始考的,此次十四校聯考主要考差了哪些內容呢?題目的難易程度怎么樣呢?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了此次聯考語文試題詳細內容,希望小編的整理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百學教育廣西官網!
湖南省十四校2018屆高三聯考第二次考試
語文試卷
【長郡中學;衡陽八中;永州四中;岳陽縣一中;湘潭縣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門一中;澧縣一中;益陽市一中;桃源縣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國際;江西南昌二中;江西九江一中】
考試時間:2018年4月7日9:00~11:30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司馬遷是一個史官,對于那樣一個泱泱大國,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記錄。和同時代的許多官員相比,他可以改變的東西相當有限,而其性格更決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勢?陀^地講,后人紀念司馬遷,既是對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許多同情,這讓司馬遷成為了歷史上一個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戰死沙場,而是淹沒在一個所謂“盛世”的大漢。。
司馬遷的愛憎分明是大部分人愛他的主要理由,但這四個字卻遠遠不能概括司馬遷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夠和他的《史記》一起被載入史冊,不僅因為他有一顆心懷天下的赤誠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個史官和一個人的境界——真。這種真概括起來就是一種“實錄精神”,這種精神源于他父親臨終前的囑咐,也一直延續到司馬遷生命的終點。
為了得到歷史最真實的素材,司馬遷必須以最近的距離去觸摸每一個歷史人物,我們今天才得以將《史記》奉為歷史真實公正的范本。從技術上講,司馬遷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沒有碳-14定位儀,沒有多少人的協助,也沒有今天史學家們系統的理論知識,他能做的只是樸實的記錄。
面對現實,記錄現實,秉筆直書,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場將領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馬遷的《史記》真實的呈現告訴我們,王侯將相、布衣百姓只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個又一個等質量的元素,這種不虛美不隱惡的記錄方式,對于司馬遷來說既是一位史官的職責,更是他胸中ZD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難的是把真相說出來,而錢與權正是說出真相ZD的阻礙。幸運的是,歷史人物不會因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馬遷算賬,但他所經歷著的一切錢與權的現實壓力,卻也著實考驗著他作為一個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實錄精神的存在需要社會的寬容,也需要實錄者的勇氣,而一個寬容的社會也注定會增加實錄者的勇氣。記錄現實比記錄歷史更需要勇氣,因為現實中的丑陋者從來害怕讓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記錄也遠遠不止于美丑之辯!不要說記錄者代表正義,但起碼應該代表事實——這是記錄的最低要求,也是zui高要求。呈現真實是一個技術活,但更是一種精神、一種理念。
中國的歷史從來不缺創造者,他們在歷史的巨鐘上猛敲,要讓后人也能聽到余音。歷史讓我們記住了他們,可誰又讓我們記住歷史?司馬遷正是用他這種呈現真實的執著,讓后人記住了歷史,也記住了這本巨制背后的那個曾受腐刑的司馬遷。
著名文化學者肖云儒談道:“我們國家一直有三個大祭’,一是祭黃陵,屬于國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屬于文之祭祀,是對文脈的一種追蹤;還有一個就是祭司馬遷,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對一種偉大人格的緬懷。”
中華民族是一個缺乏悲劇感的民族,喜歡大大團圓、喜歡盛世、喜歡輝煌、喜歡紀念成功人物,司馬遷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義,我們應該負重,要有悲劇感,心存憂患意識。所有這些司馬精神,為我們今后悼念司馬遷,敬仰我們的民族精神,建樹我們的文化靈魂,提出了非常久遠的任務。
(選自《司馬遷實錄精神》,有增刪)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所謂“盛世”大漢中,與同時代的許多官員相比,司馬遷在政治上能夠改變國家社會的力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個史官。
B.在歷史長河中,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布衣百姓,他們一個個都是等質量的元素,處于平等的地位,司馬遷對他們都進行了真實的呈現。
C.司馬遷運用實錄精神寫《史記》的目的在于,既讓后人記住真實的歷史,能以史為鑒,也讓人們記住真實的自己。
D.在人才輩出的漢朝,司馬遷也許不是一個成功人物,但他心懷憂患,直面歷史,秉筆直書的精神,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的精華所在。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首先對司馬遷的人生做了一個整體評價,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觀點,即司馬遷記史的實錄精神。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