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學2018~2019學年度高三年級下學期一模試題
語文試卷
(第一命題人:海國治 第二命題人:趙增普)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名言“人,詩意的棲居”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和向往的時候,我們回顧中國傳統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懷,這種追求詩性、尋求心靈輕盈與靜謐,乃至回歸明凈無瑕精神家園的思想與之異曲同工。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著以詩性和精神家因為目標的人居理想。強調詩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園的情懷,使中國傳統的人居環境思想能超然于現實而達到心靈與自然的靜默和融合。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對中國傳統居住文化的詩性智慧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如《詩經·碩鼠》從“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到“樂國”“樂郊”,提出了建立“樂土”、“樂國”、“樂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會過哀傷悲嘆的日子,是早期的“烏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記》所期待的藍圖。從人居環境的角度來講,中國古代文人山水詩、山水畫所表達出來的詩意情懷,就足以反映中國人幾千年不變的“詩意棲居”的夢想。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山水田園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為主,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圖景,以表達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實現心靈的皈依。東晉陶淵明的作品,經典地表達了古代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理想。他的田園詩,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寫景物重在寫意,只追求平和悠閑的心境與恬淡樸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渾然天成的大境界。因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記》便為我們勾勒了一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自給自足”“路不拾遺”的“世外桃源”之境,成為中國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會夢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詩畫是同源的,經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宋代歐陽修提到:“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明代畫論專家李贄也有這樣的評價:“畫不徒寫形,正要形神在;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究竟什么樣的畫最能表達“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畫論專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話給我們很好的啟迪,他說:“世人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畫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很明顯,可居、可游的畫境,是篤愛山水的人們實現自身理想和滿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宋代著名畫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大大小小幾百個村落形態,多為可居可游之境,充分表達出理想居住之境的引人入勝和優美宜人。古代眾多的山水畫和村居圖中表達的居住勝境充分表達了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望。
(摘自劉沛林《詩意棲居:中國傳統人居思想及其現代啟示》)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追求詩性、尋求心靈輕盈與靜謐,乃至回歸明凈無瑕精神家園的思想是與中國傳統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懷異曲同工的。
B.《詩經碩鼠》中表現的“樂土樂國”“樂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記》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藍圖
C.陶淵明追求的平和悠閑的心境與恬淡樸素的物境相融合的田園詩,經典地表達了古代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理想。
D.山水畫若能表達“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畫家需要在畫中展現山水的可行,梅花的可望,房屋的可居,村落的可游。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一段從海德格爾的名言寫起,引出了中國傳統文化較早地追求著以詩性和精神家園為目標的人居理想這一觀點。
B.文章第二段以《詩經·碩鼠》為例,指出中國傳統居住文化智慧深刻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不變的“詩意棲居”的夢想。
C.文章第三段從山水田園詩表達出來的詩意情懷的角度,具體論述了古代中國人對“詩意棲居”的理想的追求。
D.文章第四段是從山水畫可居可游的畫境引人入勝和優美宜人的角度來充分表達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望的。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果沒有《詩經碩鼠》《桃花源記》《千里江山圖》等成功的詩畫作品,就不容易證明中國人幾千年來擁有不變的“詩意棲居”的夢想。
B.明代李贄的評價“詩不在畫外,正寫畫中態”,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詩畫是同源的觀點提供了佐證,同時也直接證明了山水畫能夠表達“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
C.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所描繪的可居可游之境,與古代眾多村居圖的居住勝境一樣,都表達了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的美好愿望
D.“詩意棲居”是人們追求的一種人居理想,人們會借助山水田園詩、山水畫來表達對能超然于現實而達到心靈與自然的靜默和融合的理想。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目前,由于基因突變引起的人類遺傳病超過7000 種,此類疾病患者多達3.5 億人。有些人攜帶突變的基因并不表現出病征,但他們的后代則可能要承受嚴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茖W家們一直在尋找能解決這些疾病的終極武器,希望將致病的突變基因“撥亂反正”,終于,他們從細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編輯”工具,讓這個根治人類遺傳病的美好愿景有望變為現實。
眾所周知,脫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遺傳物質,為螺旋互繞的雙鏈結構。在DNA鏈條上,一個具有某種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蚓庉嫾夹g可以像人們編輯文字那樣修改DNA鏈編碼。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編輯工具。從它誕生以來,就因強大的功能,對生物科技產生了重大影響,使編輯植物和動物的基因組成為可能。
CRISPR其實是存在于細菌和古菌體內,用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攻擊的一種防御系統,它是DNA分子中一系列重復的序列,并且這些序列之間存在“spacers”(間隔)。細菌會將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組中,使這種病毒DNA最終成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偸俏挥贑RISPR附近的基因,被稱為Cas基因,它們會產生與CRISPR共同進化的酶。在激活狀態下,這些Cas酶能夠充當切割DNA的“分子剪刀”。人們熟知的Cas9就是一種有強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導RNA的指引下能夠對各種入侵的外來DNA分子進行切割。CRISPR可以在同種病毒再次發起攻擊時,記住這種病毒并發送向導RNA和Cas酶來定位和破壞病毒,從而給予細菌保護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稱。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攜帶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 ”。自2012 年8 月“擎旗”以來,它經常登上生物科技領域的“今日頭條”。從修改植物基因,到改變蝴蝶翅膀的圖案,從編輯蚊子抗瘧基因,到精確剪切艾滋病病毒……它高效、穩定、廉價的修改和設計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實驗室的熱捧,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界炙手可熱的“大將軍”。雖然ZL糾紛、倫理禁區、脫靶效應像地鐵入口處的三叉旋轉桿,時不時敲打一下CRISPR/Cas9 技術的膝蓋骨,提醒著別急功近利。但毋庸置疑,以此為重要核心技術的生命科學,已經迎來了爆炸式發展的大時代。2015 年,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召開時,還在考慮是否限制將之用于修改人類胚胎;2017年初,這個問題就變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強人類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與設計。
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已在食品、醫藥、農業等多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相關產品也逐步投入使用。由于基因編輯技術存在多種類型,譬如基因刪除、基因插入、突變等,如何做到檢測準確、高效且多樣是一個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各行各業應給出符合自身行業要求的、精準的、具有操作性的檢測標準,以便監管的高效展開。
“基因魔剪”已小試牛刀,但還遠沒有達到雄霸天下的程度,剛剛起步5 年的CRISPR/Cas9 技術,還有巨大的應用空間。阻斷遺傳病、消滅腫瘤、延長壽命乃至物種升級,才是人們的希望之巔。因此,在變成“雙刃劍”之前,“基因魔剪”還可以大膽地攻城略地。
(取材于房琳琳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
電影《蜘蛛俠》中,主人公彼得·帕克被一只神奇的蜘蛛叮咬后,他的DNA發生變異,成為了一個運動和感知能力超乎常人的存在。在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感召下,帕克化身為拯救世界的蜘蛛俠。當然,這樣的“變種人”只是科幻電影中的想象;但當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日益成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時候,人類將迎來怎樣的挑戰,是每個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2018年11月9日,國內首份《中國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認知與態度研究報告》正式公布。這項調查揭示了中國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認知與態度,為基因編輯技術在中國如何理性、健康地發展,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眾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019年高考(287)河北衡水中學2019屆高三下學期一?荚
2019年高考(287)河北衡水中學2019屆高三下學期一?荚
(以上圖表取材于《中國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認知與態度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被調查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持積極態度,但較少與家人或朋友談論基因編輯技術等新興科技議題,也較少接觸相關的信息,因而,關于基因編輯技術知識素養的水平普遍較低,絕大部分被調查公眾認為自己需要補充和了解基因編輯技術的信息,且有較高意愿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預防和治療重大疾病。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引爆了一輪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爭議。實際上,早在基因編輯技術誕生不久,此項技術在改造人類基因上的應用就受到了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學史學家C教授提醒人們別低估了基因調控機制的復雜性。即使是嚴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擁有預計不到的功能。無論我們能多么精確地編輯基因,有些東西也不是我們能一編了之的,更別提這項技術本身的安全性了。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亟需在脫靶效應、基因導入系統等方面作出突破。
對于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R教授指出:“體細胞改造是對家庭和個人的責任,而性細胞改造是對社會的改造。”他強調,個人無權決定應該對性細胞中的哪個基因進行改造。另一方面,我們并不清楚一個基因突變到底會引發哪些疾病,又會帶來什么好處。而且,疾病或缺陷的定義也是在改變的,今天大家覺得不好叫疾病,但再過兩百年可能又覺得是好事情。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W教授則認為一項有顛覆意義的新技術引發爭論是非常正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專家、公眾一起參與,會綜合考量基因編輯技術的一些所謂危險因素。W教授還認為人們對于所謂的缺陷基因的定義是非常模糊和不確定的,未來很有可能會隨著認識的深入而改變看法,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講,是否可以編輯生殖細胞的基因是無解的”。
盡管科學家們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討論莫衷一是,但是不可否認,基因編輯技術是一項非常先進的技術。這項技術推動了遺傳學的發展、促進了干細胞的進一步研究,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的產品也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
(取材于陳曉雪等人的文章)
4.根據圖一和圖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超過80%的受訪者對基因編輯技術持樂觀支持態度。
B.超過六成的受訪者支持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C.受訪者不太支持僅為增強某種功能而使用基因編輯技術。
D.在中國進行基因編輯研究比較符合公眾的意愿和需求。
5.對材料二中三位科學家關于基因編輯技術的看法,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C教授認為,在編輯導致嚴重疾病的基因時應該關注基因調控機制的復雜性。
B.R教授認為,性細胞改造是對社會的改造,因此不應該對性細胞做基因改造。
C.W教授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存在的危險因素將會消失。
D.三位教授都認為,認識的局限性會給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帶來不確定的結果。
6. 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簡析我國基因編輯技術應如何做到理性、健康發展。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7—9題
人在山水間
一
我的第一次富有生命意義的山行,是在下鄉的路上。那時剛剛從高中生變身為下鄉知青,下鄉的地點是二十公里開外的村子。因為交通落后,只能步行前往,在距離那個村子的幾公里處,必須翻越一座有近千個石階的高山,站在山腳舉目仰望,逐級上揚的石階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處的天梯。歷經了幾個小時的跋涉,拾級而上的每一步都異乎尋常的艱難,感覺整個生命幾乎達到崩潰的極限。而很多年后,當我在批閱一個學生的散文習作,看到文中細述他上初中后便每周都要兩度翻越三座壁立千仞、陡峭險峻的高山才能抵達那所鄉鎮中學時,才頓覺慚怍——我的那次所謂的艱難山行,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我靈魂意義上的第一次山行,則源于那次偶然的聽山經歷。那是在大學讀書時一個孟春的黃昏,淅瀝的春雨剛剛停歇,平時嘰嘰喳喳的鳥兒仿佛被雨水嚴重洇濕得噤聲了,整個山間脫透出一片安詳和寧靜。那時正值青春,思想的目光總是朝著無盡的遠方眺望,一次的聽山經歷便以為山不過是一群啞然的孤獨者,不過是一種寂靜生命的縮寫。
大學畢業后,我所分配的工作單位在遠郊并建于山上,被崇山峻嶺圍繞。經年累月地在山中來來回回、上上下下,久而久之便滋生出聽山的嗜好。記憶中最為深刻的是一個中秋深夜的聽山。當深重的夜幕降臨,鳥兒紛紛歸巢,人們徐徐入夢,整個世界都仿佛陷入一片寧謐。如果不是遠方的城市上空被一束束強力的燈光映照著,人的感覺就像是被置入一種黑暗的時光隧道。在越來越濃厚的秋涼的包裹下,人的整個身體在緩緩地收縮,但大腦深處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如潮般地涌動,至于這股力量能夠噴發出什么,其實自己并不太清楚,但有一點卻是了然于心的:雖然夜色籠蓋的天空沒有溶溶月華的照耀,人的內心卻有了一種寬闊的澄澈;盡管遠方被黑幕阻擋得模糊不清,人的靈魂卻有了一種透明的洞見。于是,一座座已然熟知的和非常陌生的、躬身力行的和尚未涉足的、聲名遠播的和湮沒無聞的、生命高揚的和靈魂低調的山紛至沓來,令人頓覺抵達了世界上所有的山,也悟出了山的特有的內涵和品格:沉默不過是外表,內在的豐盈和激情才是本性。從沉沉的深夜中抽身出來,整個身心仿佛已被徹底地洗濯了一遍。
二
第一次領略到迥異于一般江河并富于多元形態的水美和水的魂靈,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被人們盛贊為人間瑤池的黃龍寺和童話世界的九寨溝。登上黃龍之巔,散發出冷意的展闊坦然的五彩池便奪眶而入,突兀的刺激不僅使人的眼睛一陣錯愕,內心更是迸射出一聲驚呼:簡直就是水美的絕唱,是最為璀璨的水的精魂。九寨溝里的五彩池,顯得沒有那么冷艷,更多了些許柔美和夢幻的韻致。高原的陽光穿過濃密的樹叢一束束地投射在由碧藍、天藍、橄欖綠、橙紅合成的池中,光影、水影、色影、樹影融為一體,盈盈地閃爍出極為夢幻的水的美感,令人仿佛置身于水的仙境一般。
作為水的色彩美的一種經典存在,無論是黃龍寺的還是九寨溝的五彩池,無疑都是最吸引游人聚集和生發驚嘆與贊美的所在。除此而外,就是這兩個自然風景區所呈現出的那種由海子、瀑布、溪流、水灘共構的多樣態的水美特質和水魂內涵,或是張揚出寬闊與深邃,或是揮灑出豪邁與激情,或者是流溢著寧靜與溫婉,或者是蘊含著莊重與冷傲。然而,有一種水美或者水的靈魂,卻在我們的有意無意之中被忽略或漠視。在原始森林下面的不遠處,有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水潭,一群身體幾近透明的魚在里面悠然自得地游來游去,我將手伸入水中,試圖同這些小生靈做一個小小的游戲,徹骨的寒冷便迅疾地浸透了整條胳膊。一個當地人說:只需再有幾分鐘,你的這只手就可能報廢了。內心頓生幾分莫名的恐懼,看來人是必須有所懼怕的,有懼怕的人才會生長出敬畏之心。注視著小水潭,腦海里禁不住閃出這樣的生命憬悟:極寒是另一種水美的高度,也是其靈魂抵達的深度。
三
飲水而生是人類的第一選擇,人類自其誕生以來就無法抗拒水的巨大誘惑,所以人類只能臣服于水的定律。正是因為有了水的這個無時無刻不在的重要角色,以及有了同水的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本質關聯,人類才具有了存活的可能及其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化,才最終一步步地實現了人丁的愈發興旺、族群的更加壯大,以及對于人類生命歷史進程的文明締造。逐水而居是人類的又一重大選擇,大凡具有豐沛水資源的地方,常常是人類社會早期文明開始的所在,許許多多的古代城郭和古代村落,莫不是因為有了水的緣故才固定下來,并在漫長歷史歲月的反復洗禮后成為現代意義的都市文明和鄉村文明。
作為與水同在也與水同行的山,是人類社會的另一種重要依附。從某種意義上講,最初的人類大多是山民,他們不僅選擇山上的洞穴居身,而且以山里的林木果實為食;蛟S是為了徹底擺脫猛獸們的襲擾和威脅,也或許是因為山上有限的食物不足以供養生命的存在,不知從何時何地開始,人類主動選擇了對于山的群體性撤離。人類的身體雖然離開了山,但他們的內心仍然常常牽掛著山,并懷揣著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重回山中,或者是探訪那些隱藏在深山的自然秘境,或者是展開一段尋找內心寧靜的旅程。
步山水而幽遠,枕山水以抵達,我繾綣這種幸福。
(取材于馮源的同名散文)
7.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第段的“逐級上揚的石階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處的天梯”,形象地突出作者面對高山的畏難心理。
B.文章第段的“靈魂意義”,在這里指對自然世界中的一座座高山生發出的作者獨有的審美理解和精神領悟。
C.文章第段中的“錯愕”“驚呼”等反應,源于黃龍之巔的五彩池徹底顛覆了作者對于水的柔美的慣性認知。
D.文章第段中的“飲水而生”“逐水而居”表明,人的生命離不開水,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人與水的親近史。
8.本文結尾寫道:“步山水而幽遠,枕山水以抵達,我繾綣這種幸福。”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9.本文分為三部分,請從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這三部分之間的內在關聯。(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元孚,宇秀和,少有令譽。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聰、司徒崔光等見孚,咸曰:“此子當準的人物,恨吾徒衰暮,不及見耳。”累遷兼尚書右丞。靈太后臨朝,宦者干政,孚乃總括古今名妃賢后,凡為四卷,奏之。遷左丞。
后拜冀州刺史。孚勸課農桑,境內稱慈父,鄰州號曰神君。先是,州人張孟都等八人,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號曰八王。孚至,皆請入城,愿致死效力。后為葛榮所陷,為榮所執。兄祐為防城都督,兄子禮為錄事參軍。榮欲先害子禮,孚請先死以贖子禮,叩頭流血,榮乃舍之。又大集將士,議其死事。孚兄弟各誣己引過,爭相為死,孟都等數百人皆叩頭就法,請活使君。榮曰:“此魏之誠臣義士也。”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榮卒還除冀州刺史元顥入洛授孚東道行臺彭城郡王孚封顥逆書送朝廷天子嘉之。顥平,封孚萬年鄉男。
永安末,樂器殘缺,莊帝命孚監儀注。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書監高閭、太樂令公孫崇修造金石,數十年間,乃奏成功;太常卿劉芳請別營造,久而方就。復召公卿量校合否,論者莫有適從,登被旨敕,并見施用。往歲大軍入洛,戎馬交馳,所有樂器,亡失垂盡。臣至太樂署,問太樂令張乾龜等,云承前以來,器象差位,調律不和。臣今吹律求聲,叩鐘求音;損除繁雜,討論實錄。今量鐘磬之數,各以十二架為定。”奏可。于時搢紳之士,咸往觀聽,靡不咨嗟嘆服而反。太傅、錄尚書長孫承業妙解聲律,特復稱善。
孚性機辯,好酒,貌短而禿。周文帝偏所眷顧,嘗于室內置酒十瓨,瓨余一斛,上皆加帽,欲戲孚。孚適入室,見即驚喜,曰:“吾兄弟輩甚無禮,何為竊入王家,匡坐相對?宜早還宅也。”因持酒歸。周文帝撫手大笑。后遷太傅。薨,帝親臨,百官赴吊。
(節選自《北史·列傳第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榮卒還/除冀州刺史/元顥入洛/授孚東道行臺/彭城郡王/孚封顥/逆書送朝廷/天子嘉之/
B.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榮卒/還除冀州刺史元顥/入洛/授孚東道行臺/彭城郡王/孚封顥逆書送朝廷/天子嘉之/
C.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榮卒/還除冀州刺史/元顥入洛/授孚東道行臺/彭城郡王/孚封顥逆書送朝廷/天子嘉之/
D.凡同禁五百人皆得免/榮卒還除/冀州刺史元顥入洛/授孚東道行臺/彭城郡王/孚封顥/逆書送朝廷/天子嘉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左丞”和“右丞”為尚書令及仆射的屬官,從文中看,尚書左丞官職應高于尚書右丞,與古代以右為尊位不同。
B.“農桑”指耕種和種桑養蠶等,泛指農事;“勸課農桑”即勉勵、督促人民從事農業生產,在古代有重要意義。
C.“表”和章、奏、議都是臣子寫給君 主的呈文,但功用略有區別:表以陳情,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議以執異。
D.文中“金石”指古代鐫刻文字、頌功紀事的鐘鼎碑碣之屬;金石學是對古器物的研究,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元孚享有美名,深受他人贊賞。他年少時,游肇、高聰、崔光等人就夸獎他會成為榜樣人物,他的敵人也稱贊他是魏國的誠臣義士。
B.元孚關心時局,治政贏得民心。朝政混亂時,他通過獻書想匡救時政;擔任冀州刺史時,一些原先對抗官府的人也都主動為他效命。
C.元孚履職盡責,工作得到肯定。任職監儀注,他實地調查,親自校驗,解決了樂器缺損的問題,連通曉音樂的官員也稱贊他做得好。
D.元孚機敏善辯,妙語解除窘境。他身材矮小且禿頭,喜歡喝酒,在周文帝想借此戲弄他的時候,他巧妙避免了兄弟無禮帶來的尷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l)孚兄弟各誣己引過,爭相為死,孟都等數百人皆叩頭就法,請活使君。
(2)于時搢紳之士,咸往觀聽,靡不咨嗟嘆服而反。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5題。
飲酒(其二十)
陶淵明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1】,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洙泗【2】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3】,六籍【4】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5】。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6】。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注釋:【1】魯中叟:指孔子!2】洙泗:二水名,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3】絕世下:指漢代滅亡以后!4】六籍:即六經!5】問津:出自《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6】頭上巾:《陶潛傳》載,陶淵明曾“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開頭兩句直抒感嘆之情,既奠定了整首詩的感情基調,又統攝全篇。
B.“洙泗”兩句,寫孔子之后禮樂教化中斷,世風日下,直到暴秦時代。
C.“區區”兩句,寫前代飽學詩書的長者忠誠勤懇地傳授儒家文化典籍。
D.“終日”兩句,寫當今社會上人們終日奔忙,卻沒有一個人向我請教。
15.宋代葉夢得《石林詩話》中指出,陶淵明的詩“言飲酒,未必意真在酒”。請結合全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韓愈《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總結了士大夫之族師道不復的原因。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由景入情,自然過渡到下片對周瑜的追憶。
(3)范仲淹《岳陽樓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無論身居何處都要心系百姓、心憂國事的崇高境界。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我是個詩人,卻因為各種因緣,有機會走進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最使我震撼的,是國家博物館的中國歷史文化精品展。那么多展品,或樸拙或華美、或雄渾或纖巧,________。它們都是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這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瑰寶,大美不言,卻閃耀著無聲的光華。偌大展廳的展品遵照歷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連的一連串“回”字形空間,仿佛走講了漫長的歷史走廊,置身其中,讓人浮想聯翩。
輾轉迂回間,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實都是時間,______的展品,其實都只是時間的各種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實是由自然做出的選擇,散布在廣袤的天地之間。后來有了有形的博物館,有了人為的揀選。我不否認人為揀選之于它們的意義。但我想,最終,時間依舊是wei/yi的評判者。只有經歷過時間,______后,其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被保留下來;蛘,再往遙遠的將來想一想,最終,這些有幸保留下來的展品或許也會________。
( )是的,詩歌不是學術研究,不是論文,不需要縝密、翔實的考證,也不需要確鑿、科學、正確的結果。但是它需要有溫度的感知,有個性的表達,需要獨特的體驗和收獲,我必須去感知、抓住并呈現它們。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不勝枚舉 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風流云散
B.琳瑯滿目 形形色色 洗盡鉛華 煙消云散
C.不勝枚舉 形神兼備 洗盡鉛華 風流云散
D.琳瑯滿目 形神兼備 洗心革面 煙消云散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怡當的一項是( )
A.偌大的展廳按照歷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連串相互勾連的回字形空間,仿佛走進了漫長的歷史走廊,置身其中,讓人浮想聯翩。
B.偌大展廳的展品按照歷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連的一連串“回字形空間,我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漫長的歷史走廊,浮想聯翩。
C.偌大的展廳遵照展品的歷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連的一連串“回字形空間,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漫長的歷史走廊,讓人浮想聯翩。
D.偌大的展廳按照展品的歷史年代布置成了一連串相互勾連的回字形空間,我置身其中,仿佛走進了漫長的歷史走廊,浮想聯翩。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基于這樣的理由,我想我應該用自己的方式,用詩歌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
B.用自己的方式,用詩歌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是我基于這樣的理由最想做的。
C.我基于這樣的理由,愿意用詩歌這種我自己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
D.基于這樣的理由,用詩歌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是我自己應該有的想法。
20.在不同語體和語言環境中,同一內容表達方式往往不同。請將“歡迎對方按時參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條件表述,每句不超過10個字。(5分)
(1)在商業廣告中:________________
(2)在給兄弟單位的請柬中:________________
(3)在給下級的通知中:________________
(4)在給專家的邀請函中:________________
(5)辦家宴長輩給晚輩口頭通知: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的兩組鐵路春運大數據報告,請根據圖表得出相關結論,不得超過80字。(6分)
2019年高考(287)河北衡水中學2019屆高三下學期一?荚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禮有禮貌、禮儀、法則之意,是文明行為和道德修養的體現,對于個人、社會、國家都有著重要意義。自古至今,人們就重視著“禮”,踐行著“禮”。
請以“不學禮,無以立”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018~2019學年度高三年級下學期一模試題
語文試卷答案
1.C(A偷換概念,應該是“中國傳統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懷”與海德格爾的名言“人,詩意的棲居”異曲同工/B不合文意“正是后世的《桃花源記》所期待的理想生活藍圖”有誤,原文“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記》所期待的藍圖”/D以偏概全,根據原文山水畫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是針對整幅畫的畫境而言)
2.B(不合文意,原文《詩經》“對中國傳統居住文化的詩性智慧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影響”)
3.B范圍擴大(原文“可居、可游的畫境,是篤愛山水的人們實現自身理想和滿足自身精神欲望的理想境界”可知“可居、可游”的山水畫才能表達“詩意棲居”的理想境界)
4.A 本題A項張冠李戴,據圖表一可知超過80%的受訪者支持的是基因編輯技術“家族性心臟病”的治療。故答案為A。
5.D 本題A項縮小范圍,“在編輯導致嚴重疾病的基因”錯,原文是“C教授提醒人們別低估了基因調控機制的復雜性。即使是嚴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擁有預計不到的功能”可見并不僅僅是編輯嚴重疾病的基因時需要注意復雜性。B項曲解文意,“因此不應該對性細胞做基因改造錯,原文是說“個人無權決定應該對性細胞中的哪個基因進行改造”。C項夸大其詞,“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存在的危險因素將會消失”錯,原文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專家、公眾一起參與,會綜合考量基因編輯技術的一些所謂危險因素”。故答案為D。
6.答案示例:
、倏茖W工作者應以科學、理性的態度開展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發工作,避免急功近利。②不斷克服技術難關,使基因編輯技術更加精準。③有關部門應制定基因編輯產品的檢測標準,對基因編輯技術及其產品實施有效監管。④采取謹慎的態度對待人類基因的編輯,不越過倫理紅線。⑤加強對基因編輯技術知識的科普工作,促進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及其產品的了解。
7.(3分)C【“柔美”錯,就是“色彩”】
8.(6分)答案示例:
行走在山水間,“我”會開闊視野,引發對山水深遠的思考,獲得深遠的認知;沉浸在山水間,“我”的靈魂會與山的內涵、品質,水的美麗、精魂融為一體;“我”與山水難舍難分;“我”沉迷于這種幸福!驹u分標準:6分,每答出一點2分】
9.(6分)答案示例:
、俚谝徊糠峙c第二部分是并列關系:第一部分寫山行,第二部分寫對水的探尋。②第三部分是對第一、二部分的拓展與深化:第一、二部分寫我“在山水間”,第三部分寫人類“在山水間”。由個體到整個人類,豐富了文章內容,深化了文章主題。③第一、二部分與第三部分相互呼應,是有機的整體:第三部分說人類早期“在山水間”是為基本的生存,是物質層面的依附;現在“在山水間”是內心、精神的需要,而第一、二部分正是這種重返山水、尋找內心寧靜的具體展示。
【評分標準:6分。每條2分;意思符合即可】
10.C 11.D 12.D
13.(1)元孚兄弟各自認錯(誣陷自己)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爭著去送死,張孟都等幾百人都叩頭愿受死刑,請求留下使君性命。(5分。“誣已”“引過”“就法”“活”各1分)
(2)在這時士大夫們,都前去觀看聽演奏,無不嘆息佩服而返回。(5分。“搢紳之士”“靡”“咨嗟嘆服”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元孚,字秀和,年輕時有美好的聲譽。侍中游肇、并州刺史高聰、司徒崔光等人見到元孚,都說:“這個孩子必當成為榜樣人物,遺憾我們老了,來不及見到了。”多次升遷到兼任尚書右丞。靈太后臨朝聽政,宦官干預政事,元孚于是綜合記述古今著名的王妃賢明的皇后,共四卷,獻上去。升任左丞。
后來元孚被任命為冀州刺史。元孚勉勵督促人們從事農業生產,境內稱他為慈父,鄰州稱他為神君。在這以前,州中人士張孟都等八人,都屯聚在山林,不服從君王命令,州郡稱他們為八王。元孚到達,(八王)都請求進城,愿意拼死效力。后來,城池被葛榮攻陷,元孚被葛榮捉住。哥哥元祐擔任防城都督,哥哥元子禮擔任錄事參軍。葛榮想先殺死元子禮,元孚請求處死自己來贖回元子禮,叩頭到流出血來,葛榮才放了元子禮。葛榮又大量召集將領士兵,商議處死元孚的事。元孚兄弟各自誣陷自己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爭著去送死,張孟都等幾百人都叩頭愿受死刑,請求留下使君性命。葛榮說:“這是魏國的忠臣義士”。一同被囚禁的五百人都得以免死。葛榮死后,元孚仍被授任冀州刺史,元顥進入洛陽,授任元孚為東道行臺、彭城郡王,元孚封上元顥叛逆的書信送交朝廷,得到皇帝的稱贊。元顥被平定,封元字為萬年鄉男。
永安末年,樂器損壞缺失,莊帝命令元孚監察儀法。元孚上奏疏說:“從前太和年間,中書監高閭、太樂令公孫崇修造樂器,幾十年間,才奏報成功;太常卿劉芳請求另外修造,很久才完成。又召集公卿計量考校合適與否,議論的人無所適從,立刻接到詔令,(兩套樂器)共同被使用。往年大軍進入洛陽,戰爭頻繁,所有樂器,丟失得差不多光了。臣下到太樂署,詢問太樂令張乾龜等人,說是繼承前代以來方式,全都物象錯位,調律不和諧。臣下現在吹律管而求聲調,敲黃鐘求音響,去掉繁雜程序,論定實際效驗,F在計量鐘磬的數目,分別以十二架為準。”上奏后被批準。在這時士大夫(官員)們,都前去觀看賞聽,沒有不嘆息佩服而返回的。太傅、錄尚書事長孫承業非常了解聲律,又格外加以稱贊。
元孚性格機敏善辯,喜歡飲酒,身材矮小而頭頂光禿。周文帝格外垂愛他,曾經在房內放酒十甕,每甕剩一斛,上面都加上帽子,想戲弄元孚。元孚剛進房內,見到后就驚喜,說:“我們兄弟十分沒有禮節,為什么偷偷進入王的家中相向端坐?應該及早回到家中。”于是拿上酒返回。周文帝拍手大笑。后來升任太傅。去世后皇帝親自前往,百官前去吊祭。
14.(3分)D(“卻沒有一個人向我請教”有誤)
15.(6分)這句話是說陶淵明的詩寫飲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別有寄托(1分)。本詩中“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表面上是說,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對不起用來漉酒的頭巾(1分),實則感嘆整個社會的人都喪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無人再讀六經,像孔子一樣探尋救世之道(2分)。結尾說起飲酒,實乃對世道失望的憤懣無奈之語,暗含詩人對現實的關注和憂慮(2分)。
【評分參考】解釋評論1分,結合詩句分析5分。意思對即可。
16.(1)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2)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杰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7.B 18.D 19.A
20.【答案】(1)歡迎您屆時惠顧(2)敬請屆時光臨指導(3)務必準時出席(4)期待您撥冗蒞臨(5)到時候一定要來啊(每點1分)
【解析】【詳解】(1)廣告要求有吸引力,同時要體現出一種禮貌,可以寫成“歡迎您屆時惠顧;(2)請柬要求客氣,有禮節,可以寫成“敬請您屆時光臨指導”;(3)通知要求嚴格,語氣要嚴肅認真、簡潔,上級對下級可以是命令語氣,可以寫成“務必準時參加”;(4)邀請函要表現出對專家的尊敬,可以寫成“期待您撥冗蒞臨”;(5)口頭通知,采用口語,表達對晚輩的期待可以寫成“到時候一定要來啊”。
21.春運期間動車組發送旅客的數量逐年增多;(1分)旅客的平均在途時間越來越短,(1分)回家越來越快捷;(1分)網絡購票比例逐年增加,(1分)成為主要購票方式。(2分)
【評分標準】5分。圖表一結論3分,圖表二結論2分,意思答對即可。
22.圍繞“禮”對個人、社會、國家的意義去說即視為符合題意。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