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開花,教育回歸本真
——江西省萬載縣大力推動“雙減”工作見實見效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臨近下午五點,優美的旋律在萬載縣第四中學校園響起,學校主教學樓門口,二聲部合唱團的歌聲此起彼伏,吸引了眾多學校師生圍觀。其實,這只是萬載縣第四中學學生課后延時活動開始的序曲,緊接著,經典誦讀社團、啦啦操社團、足球隊等二十多個社團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當天的排練。“‘雙減’政策出臺之后,我們學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提升課后延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我們已經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能夠既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又解決家長上班時間無法接送的后顧之憂。”萬載縣第四中學校長劉青向記者介紹。萬載縣第四中學的課后延時服務場景,只是萬載縣推動“雙減”落地見效的一個縮影。
減負,讓學生輕裝上陣
“‘雙減’政策出臺后,萬載縣各中小學結合學校實際,積極構建作業管理有溫度、課后服務有廣度、課堂教學有高度的‘三度融合’教育新常態,推動校內‘雙減’工作見實見效。”萬載縣教體局局長張緒榮向記者介紹。為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萬載縣各中小學校結合實際,
在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上做足文章,創新性地加入家務勞動、親子閱讀、社會實踐活動、體育鍛煉等項目。掃地、疊衣服、洗碗、科技小制作、垃圾分類、給長輩講故事等,成為家長、學生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
據統計,全縣義務教育階段164所學校全部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嚴格控制作業時間,不用手機布置作業,不讓家長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達標率為100%。在萬載縣教體局的統一安排、布局之下,各個學校也針對“雙減”政策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萬載縣第二中學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師、家長、社區和網絡的課程資源,從學科能力拓展、優秀文化傳承、多元智能發展、創造力提升等方面,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興趣,系列化開發滿足學生多樣化成長需求的校本課程;趯W生不同學習風格、興趣和能力,形成差異化的學習目標,開發出差異化課程,并通過“走班選修”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可選擇性。“現在,學校實行了全面‘雙減’,我們的作業明顯減少了,每天就有了時間來學習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東西。音樂、美術、體育課也不會被占用了,真的很高興。”萬載縣康樂街道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陳欣怡興奮地說道。每天早晨8:30開始,萬載縣康樂街道中心小學組織學生開展30分鐘的“陽光體育”,內容形式多樣,有古樸的儺舞韻律操、歡快的跑步操、矯健的武術操等,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各年級音樂、美術課程每周不少于2節,體育課程每周不少于3節,嚴禁其他課程占用。
各學科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規律進行作業設計與布置,實行分層作業布置,設計出“基礎+拓展、基礎+彈性、基礎+特色”等多種模式的分層作業套餐,開設“作業超市”,推出“作業自助餐”,不同學生可選擇完成不同內容和數量的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
此外,形式多樣的課后延時服務也在萬載縣如火如荼展開。各中小學校構建個性化與地域化相結合的特色社團課程體系,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學校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可自由選擇足球、舞蹈、美工、書法、圍棋等不同課程。為拓展學生的成長空間,各學校在挖掘自身潛力的同時,還積極引入社會資源,聘請體育教練、能工巧匠等專業人員參與課后志愿服務,組建了冰雪運動、花燈戲、儺舞等社團。校內外資源的有機整合,讓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擁有源頭活水,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每天課外延時服務時間,萬載縣第一小學博彩樓的功能化教室里,二胡演奏、書畫練習、舞蹈表演等此起彼伏,老師精心指導,學生快樂學習,好不熱鬧。
這些指導與學習,是該校學生“點單”,教師按“單”教學的生動寫照。
從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就通過發放調查表,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整合出“水墨飄香”“暢想聲樂”“科普實踐”“旋風足球”“手隨心動”等20多個為學生量身定制的課后延時服務選項,供學生“點單”。五年級(1)班的李天瑜同學興奮地說:“可以點單的感覺超爽,自己選的項目,完成起來省時省力,還特想參加。”萬載縣第二小學采取多元化培養模式,強調學生全面發展,重視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開設了女工編織、電子百拼、編程積木、科技模型、創客等社團,制訂了專項管理制度,由專人管理、專人指導,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特長培養提供了有效的活動平臺,提高了學生素質,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充滿活力的社團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各個學校積極探索在“雙減”背景下,把“學知識”和“育人”完美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提質,著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是‘雙減’見效的主陣地,只有讓學校教育起到相應的作用,全方位的‘減負’才能實現。”萬載縣第二小學校長丁瓊瑩語重心長地說。萬載縣以課堂教學為抓手,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教學比武、學科培訓、網絡研討等活動,努力踐行“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的“雙減”思路。隨著各項措施的落實,帶來的減負成效顯而易見。課堂生態發生著變化,教師的課堂靈動起來了,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目前,
萬載縣初步形成了以“主題學習工作坊”“共同備課工作坊”“課例研討工作坊”為主要研修形式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縣域“校本研修”模型,建立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地方師范大學和中小學校以項目為載體的培訓模式,有力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
多層次、多元化的培訓模式,讓廣大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激發了自身發展的內動力。“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張緒榮說,“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高全縣教師專業素養,推進縣域優質學校學科建設?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2021年8月,萬載縣啟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質強校”項目建設。該項目由上海晨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派出由全國知名教育專家組成的團隊,通過為期三年的教育合作,結合萬載縣教育改革發展實際,主導實施“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質強校’項目”,對全縣教育改革發展進行指導,重點對合作雙方選定的9所項目實驗校(6所初中、3所小學)開展實施。通過外請專家指導、片區“點單式”集體教研、構建校園文化等方式,著力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能得到博士團老師手把手的指導,我太激動了。”萬載縣第三中學潘南英老師在結束全縣組織的培訓時,感慨地說。萬載縣第一小學作為“提質強校”項目實驗校之一,首先列出了教師培訓三年清單,實行“點單式”培訓。清單上的內容是先由全校200余名教師根據自己在日常教學中亟需解決的難題提出培訓需求與方向,再由學校梳理出培訓內容120余項,提請“提質強校”項目組的專家負責培訓,計劃三年完成所有培訓內容。“點單式”培訓內容包括教師專業發展、學科團隊建設、備課上課技巧、班級管理等方面,如“我最想聽的課”系列、“我最想外出參觀的學校”系列、“我最需要的團隊建設措施”系列、“我最需要學習的理論”系列、“我最需要的教學資源”系列……“點單式”培訓不僅可以“點”內容,還可以“點”形式。據了解,按各科教師的點單需求,該校“點單式”培訓的方式主要有座談式、沙龍式、講座式、討論式、案例研究式、角色扮演式、課堂教學觀摩式等。培訓形式多樣,既有本校教師的研討課,也有專家的示范課;既有班級管理理論講座,又有入班實踐指導;既有現場面授,又有線上交流,還有外出觀摩等。“培訓內容讓我們老師自己選,一是形式新穎,二是針對性強,這樣的培訓接地氣,老師們聽得進,學得好,用得上。”鐘玉娉老師感慨地說。
凝心聚力,讓教育行穩致遠
“當前背景下,是不是‘雙減’落地,家長就可以‘躺平’,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是不是家長就可以萬事大吉,當‘甩手掌柜’了呢?顯然不是的。”萬載縣第一小學黨支部副書記邱霞坦言,“孩子的成長,并不是學校和老師單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甚至可以說在今天更加需要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同責的良好氛圍。”的確,一個人所受的教育,與學校、家庭、社會,皆密切相關。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必須在孩子的習慣養成、品德形成、情緒控制、心態調適、精神塑造、毅力鍛造等方面,給予及時的引導。同時,對于學校組織開展的各種教育實踐活動,也需要家長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提供指導和支持。記者來到萬載縣第一小學,恰逢學校為期一周的家長開放日。家長們紛紛走進教室,與孩子同傾聽、同學習、同思考;觀摩大課間活動,感受孩子們的激情與活力;欣賞孩子們豐富多彩的書畫作品,不由自主地豎起了大拇指,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雙減’之下,更加考驗父母的擔當。”萬載縣第一小學校長丁梓秀說,“‘雙減’,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孩子的教育,是老師和家長的雙向奔赴。我們應乘著‘雙減’的東風,為孩子的終身幸福賦能,家校共同促孩子健康成長,讓‘雙減’落地生花。”學校還充分挖掘家長資源,開展“家長大講堂”,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為學生做主題講座、分享成長歷程。交警家長可以給學生講授交通安全知識,醫生家長可以給學生講解傳染病的預防及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法官家長可以講解法律法規知識……“在家庭環境中,要營造書香氛圍,對孩子多陪伴、多交流。家長要正確處理孩子的優點、缺點和天賦,教會孩子為人處事,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家長左新亮在“家長大講堂”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雙減’政策始終是以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為目的,不但不是減輕家長的責任,反而對父母的要求更高,父母應和孩子一同學習、共同進步。”在大力推動家校共育的同時,萬載縣還鼓勵鄉村學校切實擔負起“家庭教育指導者”的角色。赤興鄉初級中學大部分是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不少學生或性格孤僻,或不聽管教,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一直是學校關心的重點。“學校設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但鄉下有些孩子還是膽小,又怕被人知道,所以真正去咨詢的學生很少。”校長高包金說,“所以學校還特意開設了校長信箱,以書信的方式開導學生,有時比面談更有效,學生更放得開。”截至目前,
萬載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均做到了三個“全覆蓋”。第一是學校全覆蓋,全縣164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按要求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第二是服務時間全覆蓋,嚴格按照“5+2”的要求開展。第三是服務對象全覆蓋,課后服務面向所有有需求的學生提供。
“‘雙減’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守正篤實,久久為功,努力實現萬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局長張緒榮最后說。
來源:《教師博覽》(
作者:版)2022年4期
作者: 胡波波 方心田
來源公眾號:教師博覽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