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國家正式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一減,減少校內作業;二減,減少校外補課。
一減,要全面減少作業總量和時長。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減輕學生作業的負擔,但不能降低教學質量
。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合理科學的設計作業。落實“雙減”政策,如何設計作業呢?
使用習課堂,剛需作業課堂完成
習課堂上教師讓位,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提高了課堂效率。例如四年級每節課,教師講授時間20分鐘左右,學生練習時間20分鐘左右。
任務單是習課堂的重要抓手。一篇精讀課文兩課時,一篇略讀課文一課時。一課時一張任務單,一張任務單有四個任務,每個任務10分鐘左右,根據課文的長短和練習的難度分配好40分鐘。
任務一、三是讀,任務二、四是寫。讀寫交替進行,教學不枯燥,課堂張弛有度,學生容易接受。
任務二、四是學生當堂要完成的剛需作業,根據任務二的習題設計任務一“讀”的內容,根據任務四的習題設計任務三“讀”的內容。
任務一、二的讀,讀詞語,讀課文,讀重點段落;或是讀課文,背誦課文;或是讀關鍵段及寫法;或是讀講義;或是讀補充閱讀。
任務二、四的寫,有抄寫詞語,當堂聽寫;有填寫思維導圖,有課后習題,重點段落理解;有片段寫話,課外閱讀理解。
習課堂要求“剛需作業不出課堂”,任務單的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表述簡潔,題目清楚,知識點準確,設計規范,便于操作。
認識、默寫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培養語感,背誦課文,學習表達,拓展閱讀等,都融合在任務單里。
習課堂,抓基礎,突重點,破難點,訓習慣,練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剛需作業。
合理設計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
作業是為了引導學生對新學的知識預習、鞏固復習,以加深理解、鞏固知識,也是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把所學知識向各項能力轉化。
習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了剛需作業,課后作業怎么設計呢?作業設計的標準是什么呢?學生可以獨立成功地完成,作業有趣味性,反映各種類型及完成的步驟及方法,學生愉快、認真地體驗做作業的過程,作業的內容和學生生活聯系。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
因此,在教學中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盡量大的空間范圍去思考問題,發揮潛在的智能,表現自己的才能。依據作業設計標準,教師可以嘗試把作業設計的任務交給學生。
1.明確目標,設計作業內容。
目標明確,結合所學的具體內容設計作業。
通常依據教學進度有預習課文、復習課文,單元復習等幾種模式,加上小練筆日記。
例如,預習要把課文讀熟,自然段標識出來,生字圈出來,錨定語文課程標準,把握好作業設計方向,設計這一課作業內容。讓學生圍繞教學目標設計,關注基礎知識與關鍵能力的培養。
2.注重基礎,控制作業難度。
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立足年級教學要求,
難度不能超出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水平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律,準確把握作業的難度和題量。
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教師可以給出一些參考,讓學生從字、詞、句、段、篇幾個方面設計,其中以字詞句為主,篇章為輔,每次設計五個題型,注重基礎,控制總量。
3.依據學情,體現作業層次性。
改變傳統的一味抄寫、默寫、誦讀等全班單一的作業形式,可以根據內容設計相關練習、動手操作、閱讀、綜合實踐性學習等不同類型的作業。
鞏固性作業,學生可
依據不同層次,考慮自己的學習現狀,設計不同梯度、不同功能的層級作業,滿足個性化需求。
優等生可以設計有挑戰性的作業,中等生可以以基礎為主適當加大難度,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設計以字詞為主的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完成層級作業,達成預期目標。
4.發揮創意,彰顯作業的趣味性。
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可以畫畫,可以提問,可以變換形式……符合自己的年齡和認知、心理特點,
作業生動有趣,形式靈活多樣,能激發他們興趣,讓他們始終有興趣做,能夠在過程中體驗到快樂
。
5.讀寫結合,發揮作業的實用性。
每天
根據進度設計作業,日記練筆,我手寫我心,讀寫結合,體現實用性
,與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并解決相關的問題。學生明確為什么做?解決什么問題,提升什么技能?指向性明確,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讓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教師要探究的問題
。
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有多種多樣,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自主設計作業,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引用習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當堂完成剛需作業。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作業,通過練習,既提高學業成績,又激發學生興趣,還能減輕師生的負擔。
學生進行作業設計,教師一定要有指向性,即讓學生明確解決什么問題,達成怎樣的目標。
因此,在作業問題設計上,一定要結合單元語文素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給學生提出要求,力求通過學生對設計問題的探究與研討,明確要達成的目標,找到自己的不足,便于在課堂上有重點、有目標的學習。
在具體實施中,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作業設計有一定難度,形式多樣,新穎有趣。部分學生有懶惰的思想,五道題的題量少,題型簡單,沒有難度,沒有跳一跳摘桃子的動力。
不管是習課堂,還是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教師一定要
關注如何操作和實施的問題,要解決好如何檢查落實、如何應對兩極分化的問題
等。
總之,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一定要在減負提質上下功夫,要帶著目的去設計,帶著思考去設計
。如何給教師減負,給課堂增效,給學生提質,在“雙減”路上還需要探索出更多有效的舉措。
您隨手點個在看,我的心中一片燦爛!
作者: 王美霞 蝌蚪作文
來源公眾號:
蝌蚪作文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