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人經常談論起,某某在“兩辦”寫材料,是個“筆桿子”,最近遴選考到省級機關、國家部委了,某某材料寫的特別好,要是參加遴選考試肯定一擊即中。仿佛在大家的認知中,遴選考試=寫材料,“筆桿子”=考試高手,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在我走上文字材料崗位之前和之后,我都參加過多次遴選考試,根據我的經歷和體會,經常寫材料的人的確在這遴選方面有優勢,一方面,先不說公文寫作更加得心應手,即使是考察的歸納總結和問題分析能力,經常寫材料這部分也比別人更敏感和突出一些。另一方面,現在遴選考試中招文字材料崗位的數量在逐年增加,這些崗位一般要加試寫作,那就是純粹的講話材料、匯報材料等,不經常寫材料的很難考高分。
正因為這些方面的原因,筆桿子通過遴選考試的比例明顯更大,我身邊不少同事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到了中央和省市機關,甚至有一年我在的縣委辦文字材料條線一下考走了一半的人,縣委書記的材料寫作一度“陷入癱瘓”。而現在很多的人進入文字材料崗位之初,就抱著“練好手藝、早日考走”的想法。
但必須認清的是,筆桿子絕對不等于遴選考試高手,不是寫材料出身的照樣可以高分通過遴選考試。
首先,遴選考試不是只考寫材料。
以2021年中央遴選真題為例,一共5道題。
第1題是根據材料“分析M市在古城改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考察材料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第2題是“草擬問題解決方案方案的下步工作重點,供指揮部領導參考”,考察問題分析和實際工作水平。
第3題是根據材料“評價疫情期間H市在鼓小微企業持續發展方面所做工作”,考察材料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第4題是“指出進一步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具體措施”,考察問題分析和實際工作水平。
第5題是根據材料“起草工作情況匯報提綱”,考察歸納總結和材料寫作能力。
各地區的遴選考試和中央遴選的內容大差不差,當然很多時候還會增加一些諸如公文改錯、公文寫作等方面的內容。從遴選考試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看出,遴選考試的確考察寫材料,但不是全部,遴選更考察考生的綜合工作素質和對問題的觀察思考。
比如2021年中央遴選考試,前1到4題考察的主要是歸納總結、問題分析、思路對策,分數占總體的65%,這部分的能力即使你不是寫材料的“筆桿子”也可以具備。第5題考察的是材料寫作,分數占總體的35%,這部分寫材料的人做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但即使不是寫材料的根據試卷給定的資料也不是無東西可寫。
其次,遴選考試中的文字材料和日常的公文材料還有很大區別。
遴選考試中前幾題的“小材料”更類似于我們初高中語文考試中的問答題,有“踩點得分”的感覺,就是看你歸納總結的全不全,沒有遺漏、沒有偏差即可得分,至于遣詞造句、語言優美則影響不大。
最后一道題的“大材料”與我們的公文材料也有區別,公文材料更像八股文,講究對仗工整,大小標題齊全,而遴選考試的材料寫作沒這么多繁文縟節,甚至如果讓你寫議論文時,“筆桿子”們會極度不適應,“論點-論據-論證”的寫作手法明顯生疏,如果用慣用的“一級標題下三個二級標題,二級標題下三個層次”的“三三三”模式,寫出來的材料會非常生硬,(點擊下載:28套最新省直遴選筆試真題及解析)我有時做卷子就是這樣,寫完的文章自己看著都覺得死板,更別提閱卷老師了,還是要多看多練多總結。
還有,遴選考試中的文字材料寫作是可以練出來的。
一般我們說,要想成為“大筆桿子”,非三年五載的積累是難以磨成的,但遴選考試中的文字材料寫作則不同。既然是考試,那就有套路可循,材料分析如何找切入點、如何組織語言,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是可以很快上手的,現在公選王遴選專業培訓質量效果是很高的,小白也能很快上手。每年最可能考的題型、考點,經過備考也是可以押中一二的。最后的大材料寫作,“策論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多動筆練習,多看一些高分文章、多背一些經典模板,(點擊下載:28套最新省直遴選筆試真題及解析)拿到中上等分數不難,高分要看個人多看多寫加上筆尖上的功夫了。
在我身邊也有很多“筆桿子”參加遴選考試屢考不中的情況,多數都是對自己的文字材料水平過于自信,認為“功夫在平時”,沒有針對性備考訓練,殊不知,遴選本質上也是一種模式化的考試,而不是一篇材料那么簡單。
所以說,如果你不是“筆桿子”,參加遴選考試不用怯戰,認真備考完全可以淘汰一批“筆桿子”。如果你是“筆桿子”,參加遴選考試千萬不能大意,更不能有“裸考也能過”的心態,還是要針對性做些訓練,方能在內能寫、在外能考。
公選王遴選網原創文章,作者:會吐泡泡的小魚。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