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楊歌 老楊聊志愿填報和職業規劃
無腦跟風的集中體現之一,就是學個新名詞亂用,甭管合適與否,是不是那回事都給按上,比如階級固化、內卷、何不食肉糜、皇帝的金鋤頭等等。
好像一說起這些都咬牙切齒的,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那么怎么客觀看待這些現象呢?
首先有一點要明白,這些情況古今中外都存在,只不過是程度的差別。
比如階級固化,只要你稍微想一想,階級固化最嚴重的時代,最明顯的時代,基本上都是和平時代,比較穩定的時代,這種穩定還會持續很長時間。而階級分化、重組比較劇烈的年代,基本上都是朝代更迭的亂世,比如民國、元末明初、秦末漢初。
那么,作為普通人,你是希望生活在階級固化的和平年代呢,還是階級分化、重組比較劇烈的動蕩年代呢?大部分人可能會想生活在亂世,那才有機會建功立業,階級逆襲,其實這不過是中二的想法。真的生活在那個年代,極大概率成為死亡的幾千萬幾百萬平民中的一個。軍閥混戰、朝代更替的年代,屠城、災荒、戰爭、死亡、奸淫擄掠簡直是家常便飯,普通人的活著是隨機的,死也是隨機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不是夸大,而是縮小了。以前醫館有副對聯:但愿世間無人病,何愁駕上藥生塵,作為吃瓜群眾,作為普通人,還是慶幸生活在階級固化的和平年代吧,上天已經很眷顧你了,你也只能在想象中作死一下,真到了那個時代,你一定會默念: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只有一部分精英才有資格選擇亂世。
再說內卷,以前不內卷的,幾千年來,直到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內卷程度都非常低,因為階級固化依然是主旋律,且非常固定,一直到解放前,識字率都不到30%,詩詞歌賦只是極少數人的游戲。但是不內卷就就好嗎?不內卷就是河清海晏的大同社會,人人都平等,個個都幸福?
舉個例子,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我國內卷一直相當緩解,階級固化到無以復加,看看《血色浪漫》《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就知道了,唯成分論,基本上真正實現了。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
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
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
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是關占全部人口90%的農民什么事?農民差不多被開除國籍了,就是二等居民,你倒是想內卷也沒機會,農村的,老老實實世襲修理地球吧,你問問你爹媽想不想內卷,有機會嗎,本來有機會成為城市中產階級的他們,只能老老實實做一個農民。
現在給了你內卷的機會,你競爭不過別人,就罵人奮斗逼,就控訴內卷,你不是不想內卷,而是你成為內卷的失敗者所以怨天尤人,就想大家都回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的不內卷時代,大家都窮,多好,這是典型的我不好也要拉你下水的壞逼心態。
更有很多人,明明早一點占了內卷的便宜,比如高考擴招、研究生擴招等,現在怕更多人競爭,于是也控訴內卷,這也是典型的“公交車”壞逼心態。誰信誰傻叉。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