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你在哪個平臺看的世界杯?
明明賽程正酣,但幾條“桃色新聞”卻不合時宜的出現在觀眾視野。
在11月23日和25日的兩場比賽間隙,有人說在某直播間里聽到了疑似女主持的“不雅”音頻,并且將其錄了下來,由于聲音較小,還特意配上了所謂的字幕,并將視頻發布了出去。
一方是場內的激斗,另一方是場外的輿論漩渦,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各種猜測卻不絕于耳。
除了男主持的聲音外,還摻雜著女主持的喘息聲,斷斷續續的話語里,有網友信誓旦旦的說,自己聽到了女生在跟人抱怨:
“在化妝間...你怎么還沒有出來?換個方向...”
甚至另外的主持人也被大家揣測是為了掩蓋 “不雅” 聲音而采取的補救措施。
一時間,這個名叫賀某某的女主持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來源:網絡
畢業于傳媒大學的她成績優異,甚至在所謂的不雅音頻傳出后,有很多學弟學妹為其澄清,但互聯網的覆蓋面太廣了,幾聲無力的吶喊很快淹沒于人海,取而代之的是越傳越離譜的各路流言。
有人腦補女生一定和領導保持不正當關系,有人猜測她是憑借權色交易上位,也有人說這是直播平臺抓住了“流量密碼”...
大眾對于此事件的討論度甚至超越了賽事本身。
27日,平臺方才做出回應:
“所謂的不雅音頻,實際上是嘉賓在喝水,小聲交流,與現場的轉播聲音疊加而成。而‘去化妝間’則是女主播要去化妝間補妝所發出的聲音,并非像網上流傳的那般齷齪...”
其實仔細琢磨一下便知道,所謂的“不雅”行徑,根本不可能發生。
首先這是面向全國的公共直播平臺,其次,在直播間除了女主播外還有數名工作人員,大庭廣眾之下便行越軌之事,純屬無稽之談。
流言蜚語是無形的兵刃,可以在頃刻間將一個人徹底摧毀。
而摧枯拉朽般的魔力在面對女性受害者時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越是優秀便越會覺得高處不勝寒。所謂的“寒”,除了困境與逐夢路上的挫折外,便是這些無源之水般的謠傳。
其中最為惡劣的,便是針對于女生的“黃謠”。
有網友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毀掉一個優秀的女生很簡單,只需要編纂一些謠言便可,畢竟沒人會探究事情真相,人們只關心謠言本身的內容是否符合預期。”
02
2020年,一則關于“女子出軌快遞小哥” 的微信截圖火遍了互聯網。
明明是一次尋常的取快遞,卻成為了受害者“噩夢”的開始。
杭州的吳女士在自家小區取快遞時被人偷拍,視頻還被配以捏造的微信聊天對話截圖,發至微信群內,就這樣,她被捏造成 “出軌快遞小哥” 的“蕩婦”。
來源:網絡
曖昧的聊天記錄一時間在小區內瘋狂流傳,經過互聯網的發酵后,被無數人知曉。而處在漩渦中的女主人公還尚不知曉。
流傳的出軌故事中,吳女士被誹謗成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小富婆”,是兩次主動勾引快遞小哥偷情的“風騷少婦”。
引人遐想的“香艷劇情”瞬間發酵,從吳女士小區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甚至還有國外網友發來信息罵她。
當她得知自己以一種極不光彩的方式聞名全國后,事情早已無法挽回。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始作俑者,其出發點只是“博眼球”罷了。
即便報警,也只能按照“違反治安管理處罰”的罪名進行處理,僅僅9天的拘留起不到任何效果,在數輪的輿論風暴下,吳女士被診斷出抑郁癥,她和男友也都被公司勸退。
一方面是無辜者承受著謠言的傷害,一方面是捏造者毫無誠意的道歉。明明受害人承受了本不該有的痛苦,但罪魁禍首卻躲在幕后安然無恙。
這不是個例,而是很多曾備受謠言困擾的女性所共處的困境。
不論她們是光鮮亮麗還是平凡如芥,都免不了因性別造成的謠言困擾。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這些黃謠所造成的結果,便是“社死”。
上一秒她們還在閃閃發光,在逐夢的道路上喊響自己的信念,下一秒卻跌落地獄,承擔著莫須有的罪名,艱難維權。
在經歷了長期拉鋸戰后,吳女士終于維權成功,但她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而她只是這條路上幸運的一份子,還有更多的人在遭受謠言困擾后,選擇默默忍耐。
更可怕的是,即便始作俑者已經受到懲罰,但一次地震出來,會有無數次余震。
“雖然大家都知道我是被冤枉、被誹謗的,我是受害者,但這一負面新聞的陰影一直跟著我...我無法重新求職,社會好像還沒準備好去接納我,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
在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有法律來主持公平正義;但在大眾心里,同情的比例只是很少一部分,更多人會擔心輿論和謠言的攻勢是否會連累到自身。
而這種風波,前文中所提到的女主持人恐怕早晚也要經歷一番。
03
當謠言被傳的次數多了,就成為了真相。一切的澄清都會被視作欲蓋彌彰。
這才是其最為恐怖的地方。
當你身處某個環境中時,或許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被暗處的偷拍攝像頭所捕捉;在經過多輪加工后,原本正常的衣著談吐,早已變了模樣。
來源:網絡
有的女生在酒吧和親人正常談笑,就因為和父親坐在一起,所以被造謠成“拜金女”;
有的女孩將新婚照片發布在社交平臺,卻被別有用心者造謠成這是自己曾光顧過的“洗腳妹”;
孫女考上研究生后探望在病床上的爺爺,只因一頭粉色的頭發被造謠成“老人帶病考取研究生,還娶了一個小女生”;
甚至于有些女孩明明是被暴力侵害的無辜者,偏要被說成是酒吧坐臺女...
屏幕后的始作俑者只是出于無聊隨意編造的言論,卻會對受害者造成致命打擊。
我們常說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但它的發展也讓潛藏的罪惡成指數倍增長,甚至讓背后的推手遁形,唯獨留給受害者難以承受的痛楚。
一則律師函不能消弭大眾心底的好奇,只會暫時性的起到警醒作用,畢竟當心骯臟時,那看什么都是臟的。
去年,吳女士在通過法律尋得解決途徑后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想成為一座橋梁。橋梁的這邊是一些正在遭遇和已經遭遇誹謗侵害的受害者們,橋梁的這邊是媒體從業者、法務工作者和心理咨詢師,我希望把這些力量集結起來,每個人抽出一些自己空余的時間去幫幫他們,可以給他們很多力量。”
這不僅是她的訴求,也是每一個平凡人的心愿。
只有當視頻平臺也受到法律束約,當鏡頭下的被偷拍者都能成功維權時,這種謠言所造成的傷痕,才能真正愈合。
-作者-
*作者:涼風,愛自由愛幻想,喜歡閱讀和美食。本文首發雜志之旅(ID:zazhizj)轉載請通過后臺聯系小編開白。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