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出去和同行閑聊。
“我們有一流的商學院老師。”哈佛大學笑了。
“我們培養了很多世界企業 500 強的 CEO。”西點軍校笑了。
“我們很有錢。”哥倫比亞大學笑了。
斯坦福的教授索性丟出個“順子”——“我們有 D. School、設計思維和硅谷!”
其他人說:“今天就散了吧,大家都忙呢。”
這是古典在《人生設計課》推薦序中提到的一個情節,D. School、設計思維和硅谷是斯坦福大學鼎鼎大名的招牌。
設計思維是什么?
所謂人生設計思維,就是把產品設計思維運用到職業生涯規劃上的一種方式,這個想法起源于兩個人:比爾·博內特和戴夫·伊萬斯。
他們兩個都不是什么職業規劃師,而是兩名跨界的設計師,比爾曾經為早期的蘋果筆記本電腦設計出耐用的鉸鏈(即屏幕與鍵盤連接的轉軸),戴夫則研發了蘋果電腦的第一款鼠標。經常受邀為硅谷的創意天才們講解設計理念的他們,越來越發現這套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最有創意的產品設計思維,也可以運用到人生設計中,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
于是,他們在斯坦福大學創建了“人生實驗室”,教授人生設計相關的課程。這門課幫助了很多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是斯坦福大學2014年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由這門課程改編的《人生設計課》一書也備受好評,有讀者在網上留下了這樣的點評:如果我大學畢業之前看過這本書就好了。
《人生設計課》
設計思維對于很多人生難題的解答思路與傳統思維全然不同,比如:
不要堅持初心,而是重新定義問題
人生設計課的導師們認為,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里,今天最受歡迎的 10 種工作中,有 6 種在十年前甚至都不存在。一個基于過去經歷設想的初心,需要用設計的思維重新定義,這樣才不至于在人生中做出刻舟求劍的行為。
不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而是擁有很多個選擇
職業生涯里有一個很大的難題——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如何找到這個方向?如何確定它是“最適合”的。但這個問題的答案經不起仔細推敲,因為“最”是極限詞,而“適合”是動詞。隨著你不斷地成長,做成了一件又一件事,能力和資源不斷提升,“最適合”的答案也一天天在不斷變化,永遠定不下來。
人生設計的思路是,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可能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設計課會逼你進行頭腦風暴,想出至少 10 個選擇項,不管靠不靠譜,真正好的人生狀態是:我發現了很多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且決定從某個選擇開始先試試看。
不要“做出決定,堅定推進”,而是“邊走邊看,低成本試錯”
當你在猶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猶豫是否要離開北上廣,猶豫是否應該換個行業時,你會怎么辦?
人生設計課提供了一個思路:當你沒有真的推進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么困難;ヂ摼W公司的做法是進行 AB 測試,而最聰明的人生設計方法,是做一個 “AB 人生原型”,然后開始小范圍試錯。
比如說你可以請假去大城市或者在老家試著找找工作,看看有什么機會,會遇到什么樣的老板。在你想嘗試的行業和領域中結識一些業內朋友,聽他們聊聊自己真實的工作,看看你是否感到興奮,這些嘗試的確會占用你的部分時間成本,但是成本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高。
傳統的職業規劃思路是:專注初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項,做出決定并且把事情做成。人生設計思維的思路是:重新定義問題,找到盡可能多的選項,選擇一個進行快速嘗試,直到成功。
比爾·博內特和戴夫·伊萬斯在《人生設計課》書中,不僅闡述了設計思維的基本心態,還提到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實操方式,比如第一個問題:人生設計應該從哪里開始?
定位:儀表盤檢測
人生設計的起點,是從當下的位置開始創造自己的未來,那么當下你在哪里?你整體狀態如何?這些情況需要先了解清楚。
《人生設計課》提出了一個可以評估當前狀況的方法,叫做“健康/工作/娛樂/愛”儀表盤,可以先從健康、工作、娛樂和愛這四方面來評估一下自己的現狀。其中,健康是最基礎的。因為身體是一切的本錢,沒有了健康,其他一切免談。
儀表盤的四個指標并不存在完美的平衡模式,在每個人的不同人生階段,指標都在動態的移動,比如一個大學生可能更關注娛樂和愛,一個人職業上升期的白領可能更專注于工作,一位剛生小寶寶的媽媽可能更專注于愛,而一位退休老人則會更專注于健康。
通過儀盤表,我們能很清晰地評估出自己目前的狀態處于哪個位置,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在哪些方面又投入了過多的精力。當你看到儀表盤檢測的結果,你會發現,有些顯而易見的情況更加清晰了,也許是要更加關心家人朋友,也可能是需要給予工作更多的時間,又或者是需要通過制定一些運動計劃,提高自己的健康程度等等,總之,我們該改變了。
尋路:“美好時光日志”
現在,我們已經清楚應該在哪里減少一點關注,應該在哪里發力,但是想法和具體行動也是一道不好跨越的溝壑。
flag好立,難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如何解決改變道路上的惰性,《人生設計課》中告訴我們一個方法:找到你的心流時刻。
“心流”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指代一種全情投入的狀態,當你處在心流時刻時,會忘卻周邊事物的變幻和時間的流逝,仿佛時間靜止了,當心流時刻結束后,你會感到巨大的滿足和充盈感。一個人不管是從事體力活動還是腦力工作,都會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時刻是非常重要的體驗,如果我們能把改變的行動和心流時刻結合起來,這場改變將會順利很多。
比如一位30歲出頭的職場女性,通過儀表盤檢測,她發現自己的健康方面出奇的糟糕,她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但是健身對她來說太痛苦了,健身卡辦了,還約了同事一起運動,但是運動還是一如既往的枯燥痛苦,無法堅持,她最終還是放棄了。
這時候,她想到了自己最愛的運動——網球,打網球也可以鍛煉身體,而且這是她的興趣所在,即使運動一下午都不會感到枯燥,她最終找到了改變與心流時刻之間的結合點。
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心流時刻呢?《人生設計課》提到了一個方法:“美好生活日志”。在筆記本上,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建立自己的美好生活日志,每天記錄那些讓你全情投入,能量充沛的活動,捕捉一天中的快樂時光,我們希望你每天都會記錄,當然隔幾天記錄也沒有關系,但一周最好不要少于兩次。
“美好生活日志”還有一個作用:復盤反思。當你把一個個心流時刻串聯起來觀察,你會發現:什么是我們喜歡的事情?什么是我們喜歡的工作?哪些事情對我們是有益的?哪些事情是我們的不足?這份日志能幫助我們深挖出自己的興趣點,找到真正應該去前行努力和改變的方向。
不設限的人生:奧德賽計劃
當我們思考未來的人生規劃,特別是職業發展方向時,總會下意識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最適合做什么?”
從人生設計思維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最合適”本身就是一個陷阱,“最”是一個極端的詞,而“適合”是一個動詞。隨著我們在職場上的經歷和人生閱歷的增加,“最適合”的答案也在不斷變化,沒有固定選項,所以過早追求最合適,過早給自己設限,反而容易進入“一條道走到黑”的誤區中。
我們的人生不可能被設計得很完美,也不會只有一種活法。斯坦福大學的人生實驗室得出一個結論,一開始就有很多方案和計劃的人,比從始至終只有一個方案的人更容易解決實際問題。因為一開始就產生很多想法的人,更能打開自己的思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直在發散自己的思維,抓住更多可能性。
在這樣思維下,《人生設計課》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奧德賽”計劃。
《奧德賽》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里面的主人公奧德修斯是一個在海上漂流歷險的形象,作者借此說明人生猶如一段漫長且充滿風險的歷程。“奧賽德計劃”是指,我們要做的不是找到最佳的生活方式,制定它、實現它,而是擁有很多美好的計劃,然后可以做出自主的選擇。
具體做法是寫出未來5年的三個版本的人生計劃,而且不要分等級,每一個奧德賽計劃都是A計劃,都是你真正想實現的目標,是你的潛在可能性草圖。
比爾·博內特和戴夫·伊萬斯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一開始很難想出三個未來生活的版本,對此,他們給出了三個具體的方法:
第一種選擇,你已經在做的事情。
第二種選擇,如果你突然無法從事現在正在做的工作,你會做什么?想象一下,當現在的工作發展空間小,或者前景不好不得不重新尋找謀生之道時,你會選擇什么?
第三種選擇,在不考慮金錢和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你想做的事情,或者你想過的生活。當我們有了一定的積蓄和積累后,這個目標極有可能實現,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提前想象這樣的生活,對我們的人生設計非常有益。
只要我們做了這個計劃,就已經獲得三種完全不同的思路,擁有三種完全不同的可能性。人生就像一道動態題目,今年是這個答案,過幾年可能又是另一個答案,奧德賽計劃可以幫我們從容應對變化,找到最優解。
人生規劃不存在完美的最優解,也不可能被完美安排。但我們可以利用設計思維的模式,找到自己的心流時刻,為自己去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再去大膽嘗試。所以現在拿起紙筆,記錄下你的心流時刻,寫出你的奧德賽計劃吧。
【圖書推薦】
內容簡介:
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甚至是熱愛的工作?
如何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
以上問題我們都可以在這本《人生設計課》中找到答案。
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實驗室的創始人比爾·博內特和戴夫·伊萬斯不僅是硅谷著名的創新者,同時也是知名的人生設計師,他們開設的人生設計課是斯坦福大學2014年以來最受歡迎的課程。博內特教授和伊萬斯教授認為,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優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規劃。你需要利用設計思維模式,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集中精力,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大膽嘗試,這樣才有可能改變命運。
這是一本實操性的職業生涯指南,無論你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這本書都能切切實實地幫助你理清思路,作者在書中不僅提出了設計思維的5種基本心態:保持好奇,不斷嘗試,重新定義問題,專注、深度合作,還提出了很多可操作的方式,比如進行“健康/工作/娛樂/愛”的儀表盤自查,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和工作;,記錄“美好時光日志”;制訂“奧德賽計劃”等等,基本心態+實操工具,讓這門課在大學生和專業人士的實驗中成效斐然,并且幫助很多人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不管你是16歲還是60歲,人生設計課都能幫你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重啟你的人生。
作者·中信書院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