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李若辰,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高中語文老師、中學生成長教練,美國范德堡大學教育碩士。暢銷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和《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中的主人公,家庭教育指導師劉稱蓮老師和第二書房創始人李巖老師的女兒。
高考這么一改,對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影響可大了!
不再分文理科之后,大學也就不再按照文理大排名招生和劃 定分數線,而是每個專業設置自己的學科要求、再在報考的學生 中擇優錄取。打個比方,理科和工科類的專業基本都會要求你參 加物理高考、而經濟、法學、傳播學這樣的社會科學類專業大部 分可以在物理和歷史中二選一,而歷史學科呢,則大部分要求你 參加歷史高考。
這就意味著,以后咱們可不能等到高三再思考關于報志愿、選專業的事情啦。如果沒有盡早地思考清楚,可能在選科和未來 報考時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如果臨到高考時發現想報考的專業要 求了自己不擅長的學科、或者選錯了學科組合沒有發揮自己最大 優勢,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怎么破這個局呢?我們需要最晚在高一就開始想、高二基 本上想明白——基于報志愿的專業選擇、反推回來選學自己要 報考的科目,并從高二開始進入這些科目的課程學習、為高考 做準備。
要做好這一系列分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結合自己對于未來 人生發展方向的規劃深入思考、謹慎選擇。
這也是為什么在我所任教的中學,我們會在初三開始就帶著
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探索、幫助每一位同學更早地對自己的未來 有把握、有目標,
在“高考升學”的這個節骨眼上少走彎路。
那么今天,我們也詳細的來聊一聊在高考報志愿、選專業這 件事情上,我們可以如何去思考、分析。
首先,到底是先決定專業再選擇學校,還是先定好學校再考 慮專業 ? 這是個難題,但是因為每個人對自己未來的設想不同, 我也無法給出一個普適的答案。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結合 自己對人生未來的設想、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比較靠譜。
記得高中學習最緊張的時候,煩躁之余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常常喜歡憧憬以后的大學生活 : 寬敞美麗的校園,和藹可親、學識 淵博又有大師風范的老師,如云的帥哥和美女......
但是,最最重要、最最令人向往的,卻不是這些,而是我們 終于可以拋開中學必須要學然而自己一點也不感興趣的科目,專 心地攻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可以一心沉浸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 自由翱翔了。而要想在大學四年學習的是自己喜歡的東西,首先 便得在報志愿時,填上自己心儀的專業。
誠然,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社會中、不可能脫離物質條件 空談“理想”,所以在選擇專業時需要考慮很多現實因素:這個專 業是不是太過搶手、升學名額是否很緊張?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能否給我們帶來體面的工作?
工作之后、有了支撐自己生活的經濟壓力,我越發懂得了思 考現實問題的重要性。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因為考慮就業等因 素而進入了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甚至討厭的專業,大學四年天天要 面對它,該是怎樣的一種煎熬 ? 即使我們勉強忍耐,這種帶著厭 煩心理的學習,又能給我們寶貴的大學四年帶來多大實質性的收 獲呢 ? 與此同時,畢業工作幾年后我也越來越發現,身邊那些選擇了自己所熱愛的行業和事業的朋友,在工作中好像總是比別人 多了些激情、多了份動力,也多了很多幸福感。
所以現在的我,依然勸你,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感興趣的專 業;如果沒有特別喜歡的,就選一個不討厭的——而千萬不要為 了所謂的“工作前景”去硬著頭皮選擇自己完全不感冒的專業,去浪費自己大學的寶貴時間、更消耗自己珍貴的生命力。
正如在我們北大中文系,就有不少從生命科學學院、外語學 院甚至光華管理學院轉院過來的學長學姐。他們多是因為報志愿 時過多考慮了現實因素而選擇了這些院系,最后又發現自己的興 趣根本不在這些領域,于是又下定決心來中文系追求自己熱愛的 理想。
每每看到他們,我都不禁會想,如果當時便根據自己的愛好 做出選擇,這些學長學姐可以少走多少彎路呢 !
還有一個例子來自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她在最初報志愿時心 儀的是南京大學的法學或者哲學專業,但是在家長、老師的“現 實主義”勸說下,猶豫再三后選擇了學經濟。本科四年中,她不 知道多少次向我大吐苦水,傾訴學經濟的枯燥和辛苦,一臉疲憊 的樣子。我一邊心疼地安慰她,一邊慶幸于自己當初按照自己 的興趣選擇了中文系,現在學習雖然不輕松,但是內心充實而 愉快。
而 8 年后,這位同學已經堅持完成了南京大學的學業,終于 在申請研究生的時候脫離苦海、選擇了更喜歡的公共政策專業, 后來回國進入國企工作,現在安穩而滿足。
瞧,有時候我們以為是充分考慮現實而做出的決定、實際可 能是一種隨波逐流的懶惰,在最后未必能帶我們去到想去的地方;反而是一些堅持、和堅持之中的努力,讓我們可以本著對自 己負責的態度,走得更好、更遠。
因此,我的建議是,選擇專業,聽從自己的心,聽聽未來我 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怎樣才能到達那個地方,結合現實因 素和自己的興趣熱愛來全面考慮,做出一個不后悔的選擇。
這里,教給你一個理清思路的工具,幫助你更好地思考未來 方向和自己的職業規,就是下面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是,我熱愛的是什么?
第二個是,我擅長做的是什么? 第三個是,社會和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如果手頭有筆的話你可以試著和我一起畫三個相互交疊的圓 圈,它們有兩兩相交的部分、也有三個圓疊在一起的部分。這三 個圓,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熱愛”“擅長”和“市場需要”。
我們可以來想象一下,如果一件事情是我們熱愛的,也是我 們擅長的,但市場的需求不大,社會上這種工作崗位很少、給的 報酬也不多。我們如果選擇這件事作為職業,可能會出現什么 情況呢?對于天賦型選手來說,是有可能成為佼佼者、出人頭 地的;那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我們的資質平常,所以想要做好這 件事情就會困難重重,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心血,也需要很強的決 心和意志力去堅持。這種情況下,大家就需要謹慎思考是否要將它作為我們的職業目標,還是說把它作為興趣愛好;那如果說我 們確實特別喜歡、就是想去做,那么就要做好為之付出努力的準 備,在搞好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還得不斷思考怎么把這項工作 和社會的需要接軌,最終實現我們的理想。
比如我的一個學生很喜歡打籃球,他的實力也還不錯、是班里的籃球主力,就想把籃球作為自己的職業來發展;但是籃球老 師卻說他的身體素質做專業運動員還是有點勉強。他郁悶了一陣 子,后來調整了目標,決定走體育特長生、考體育大學的體育教 育或者其他相關的專業。
這就很有意思,雖然說做籃球運動員對天分的要求高于常 人,但是如果我們能用一個比較務實的態度,找到一個這份熱 愛的事情和實際產業的結合點,就可能把它變成真正有價值的事 業,F在這個男孩子每周會有好幾個晚上去訓練、周末也經常不 能休息,但是他看起來很快樂,我也很為他感到開心。
第二種情況,就是這件事情我們很喜歡、也有很大的市場需 要,但是我不擅長......這就有點尷尬了,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 數理邏輯非常差、但是喜歡電腦的同學試圖成為一個程序員,或 者一個喜歡看書但是文筆實在不行的人想要成為一名作家,是不 太切實際的一件事情。如果說不行還要硬上,就可能會搞得自己 非常難受,承受巨大的壓力、最后還不一定能做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把這件事情作為我們的“夢想”,當作業余愛好繼 續探索比較合適、非要作為職業選擇則可能比較困難。
第三種情況,就是這件事情我們擅長,而且也是市場需要 的,但是我們不喜歡。其實很多人最后都做了這樣的一個選擇, 因為能找到工作、有錢賺、可以支撐生活,已經是一個不錯的 方案來?墒侨绻覀儗@個工作沒有熱愛、那難免會少一些激 情,所以這還不是最佳的方案。
那最好的情況是什么呢?就是我們要說的第四種情況:這件 事情,我既喜歡、也擅長,恰好也是社會和市場需求的,是三個 圓交疊的那個部分。找到了這個完美方案,也就是找到了我們最合適的職業理想。
舉個例子,對于我來說,我現在是在教育行業工作,這就可 以說是我的熱愛、優勢和現在的市場需要完美結合的點。正因如 此,“工作”對我來說不是負擔,而是樂趣;我每天在學校和學生 在一起的時候、自己設計課程的時候心情都很愉悅,很享受這個 過程,而且還能養活自己,總的來說是比較滿足的生活狀態。
那現在的你呢,雖然“工作”聽起來可能還挺遙遠,但是當 下的你每一天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對你的未來產生影響。
所以,不妨從今天開始,梳理一下自己的熱愛是什么、自己 擅長的東西是什么,優勢在哪里,找一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同時呢,也需要關注時事新聞,去了解這個社會的熱點、各個行 業的發展趨勢,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找到對自己來說真正適合的職 業,找到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職業理想。
選好了自己喜歡的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也非常關鍵。注意,這個“適合”并不等同于總排名靠前、錄取分數線高等 大眾意義上的“好”,而是對我們每個個體而言,這個地方是不 是能給我們最愉悅的心情、最新鮮有益的知識、最好的收獲與 發展。
首先,排名靠前的重點大學無疑有它們不可替代的優勢。好 的學校通常整體學術氛圍好、同學圈子水平高,也會有更優質的 圖書館、實驗室等設施,所帶來的平臺、視野也更大,“名校光 環”在日后的發展中也會加分。與此同時,有的學校有較好的轉 系轉院以及輔修和雙學位制度,可以二次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在北大,便有不少同學在高考時為了邁進校門而選擇了聽從調 劑,進入冷門專業學習,再通過轉院或者修雙學位的方式攻讀自 己喜歡的專業。
所以如果有條件,在能力范圍內盡量考入更好一層級的大學 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但是,如果你要選擇的幾所學校處在同一個級別層次中,為了進入略好一些的那所需要犧牲選擇專業的權利,那么就要三思 這個犧牲是否值得,因為同一級別的學校通常在學習氛圍和平臺 上并沒有太大差異,反而是在某個學校的優勢領域學習會給我們 帶來更大的收獲。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報考總排名未必最好、但是自己喜 歡的專業排名靠前,又比較有把握能夠考上的學校。這樣一來, 就能夠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深造,并且獲得質量較高的專業指導, 學習起來應該也會比較如魚得水。
正像和我同住一個單元樓、比我低一屆的學妹,雖然她的學 習成績很好,具備沖刺北大、人大的能力,但是她在報志愿時選 擇了中國傳媒大學的影視編導專業,因為她熱愛這個專業,希望 以后能在這個領域有所發展。最終,她在 2012 年的高考中以超 過北大分數線的成績如愿考入傳媒大學,進入了全國最好的影視 編導專業,對她而言這便是最好的歸宿。
在高考報志愿中,是重學校排名還是重專業、是考慮現實還 是追隨理想,這每一種選擇都有得有失,并沒有優劣之分,主要 看我們更看重哪一些因素。在高考的每一個環節中,我們都要慎 之又慎,堅決不能隨波逐流、草率決定,希望這篇文章中的案例 和工具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路。相信在仔細考慮了多重因素之后, 你一定可以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正確選擇。
作者: 李若辰
來源公眾號:第二書房閱讀空間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