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
盛宣懷先生仿效西方模式在天津建立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 ,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質的學堂,也成為我國近現代高考制度的發端。
民國
初期,各大學自主招生,各自為政,各家獨立自主命題。沒有錄取分數線問題,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多所大學,也可能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 有特別專長的學生可破格錄取。
抗戰后期,因形勢緊急被統一考試被迫終止。錢鐘書先生考清華時雖然數學只有15分,因外語和國文很好而被破格錄取。
1937 |
政府在中央大學(現在的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三校試辦聯合招生 |
1939 |
改由教育部統一命題、統一考試,參加統考的院校有28所 |
1940 |
全國統考擴大到省立大學和獨立大學,共有41所高校參加。 |
1945 |
因受內戰等環境的限制,各大學仍實行單獨招考。 |
新中國
1949 |
高等學校沿襲過去單獨招生的方式。 |
|
1950 |
同一地區高校聯合招生。 |
|
1951 |
以全國大行政區范圍統一招生。 |
|
1952 |
教育部發布關于全國高等學校暑期招收新生的規定,首次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全國統一招生考試。 |
至此, 廢除科舉制度后,一直施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徹底宣告結束。 |
1966 |
高考被迫停止 |
1952年以來實行的招生考試辦法也被廢止,許多適齡學生去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此后我國的全國統一高考招生停止了達六年之久。 |
1972 |
全國正式恢復招生工作,但取消了考試,采取自愿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復審的辦法,即上大學"推薦制” 。 |
著名的 白卷英雄” 張鐵生就是一位明星式的“工農兵大學生”。當年全國有13.3萬工農兵被推薦入學,絕大部分學生沒有機會上大學。 |
1977.8 |
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一次有四十多位教育界著名人士及官員參加的”神仙會"上決定:立即恢復高考。 |
|
1977.10 |
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是具有高中畢業或相當于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等條件的工人、農民、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畢業生都可以報名參加高考。 |
|
1978 |
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正式恢復。當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達570萬人,錄取了27萬,錄取率為4.73%。 |
|
高考招生
1985 |
1)實行”3+2"方案 |
高中畢業會考后分為文史、理工兩大類 所有的考生都必須考語文、數學、英語。理工類加考物理、化學,取消政治、生物文史類加考政治、歷史,取消地理。每科滿分原始分150分 |
2)實行招生多元化 |
實行國家計劃招生、用人單位委托招生、招收少數自費生等三種招生辦法 "雙軌制”下的計劃招生和繳費入學納入了高考體制。 |
|
3)實行高中會考制度 |
國家教委批準了上海開始探索在高中會考的基礎上改革高校入學考試制度的試點。 |
|
4)試行保送生和招生并軌改革 |
1985,國家教委決定在北京大學等43所高等學校進行招收保送生的試點 |
|
1996,普通高校招生試行并軌招生改革,高校的學費開始增加,在后續的幾年中,高校的學費年增長幅度達到了30% ,甚至50% |
||
2000,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并軌改革完成。 |
||
1999 |
全國高校招生數在1998年160萬的基礎上激增加了52萬人。
1998年,報考人數345萬,招生數108萬人,錄取率30.5% 1999年,報考人數405萬,招生數160萬人,錄取率40% 2010年, 高校錄取人數已達657萬人,錄取率超過68%,招生規模大大增加 |
|
1999年2月教育部頒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這一輪高考改革首先從廣東開始。 |
|
|
2001 |
允許25周歲以上公民參加高考,徹底放開了高考報名的年齡限制,同時取消了對考生婚否的限制 |
|
江蘇的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3所國家重點高校率先實行了“自主招生”的試點工作。 |
|
|
2003 |
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 |
|
2004 |
教育部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 |
|
2005 |
部分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師范生免費教育重返大學校園。 |
|
2006 |
開始實行平行志愿錄取。 |
|
高考科目
1999 |
教育部開始推行"3+文/理"科目考試方案 |
“3”指“語文、數學、英語”,是考生的必考科目,英語增加聽力考試 |
|
"X"指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從文科綜合、理科綜合中選擇一個考試科目,滿分為750分,到2001年"X"的選擇范圍擴大到高中所開的全部課程,包括音樂、體育、美術。 |
高考形式
2000 |
北京、上海、安徽、內蒙古等省份進行了春季招生改革試點開始探索一年兩次高考。 |
2003 |
高考時間提前1個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 8日(個別省份如江蘇、廣東因考試科目多延長到9日),改變了實行了20多年的7月高考時間。 |
2004 |
教育部在總結上海、北京自行組織高考命題經驗的基礎上,將"統一考試,分省命題”的舉措擴大到11個省、市,當年700多萬考生共使用了15套高考試卷。 |
新高考
2016 |
2016年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還在研究中。雖然之前”謠言”四起,但每次都是以“澄清”告終。但總原則已經確定:
|
2000 |
北京、天津、海南、山東、浙江、上海采用 3+3 模式:
|
2001 |
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八個省份采用 3+1+2 模式:
|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