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83bz"></th>
      2. 您所在位置:主頁 > 高考資訊 > 心理輔導 >

        武狀元的成長路徑給我們什么啟示?

        時間:2022-05-13發布于:教育培訓網發布人:百學培訓瀏覽:0

        武狀元的成長路徑給我們什么啟示?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清朝一名武狀元張憲周的成長經歷,頗有感觸。

          眾所周知的是,一直以來科舉其實是有兩條線的:文舉和武舉。而在中國古代,讀書本身就是件奢侈的事情——只不過和武舉相比,文舉又顯得更平民化一些。

          等等,讀書怎么就奢侈了?

          很簡單,從結果倒推回去。建國初期,我國的文盲率超過了80%,越靠近現在文盲率必然越低,因此粗略估計清朝的文盲率要超過90%,這沒毛病吧?

          孩子要讀書,要考科舉,意味著家里這個勞動力是打折扣的。在農業社會,家里放著一個壯勞力不用的前提是勞動力足夠cover農業生產——換句話說家里必須要有余糧。因此只要能供孩子讀書的,那在當時一定不會是赤貧的人家,否則飯都吃不飽還讀個屁的書。

          你抱怨現在的書貴,朱棣修《永樂大典》也好,乾隆修《四庫全書》也罷,那用掉的錢真的是海了去了。當然你說這種成套的印數太少,價格高不足為奇,然而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書五經這種教科書一套動不動也要幾兩銀子,相當于一個農民一年甚至幾年的純收入,這還不算上私塾給先生交的學費。

          讀書的門檻已經這么高了,但是和能供得起考武舉的比,那又是小兒科了。根據這位武狀元的在中舉之前的訓練來看,他每天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練習,包括舉起重達360斤的巨石,因為考試要考這個項目;以及拉開18力弓,一力弓=10斤,也就是要能拉開180斤的硬弓。

          這個力量其實是很恐怖的,考核優秀的標準是12力弓,也就是120斤的力量,180斤當然是奔著狀元去的。以上這些是最基本的訓練,你看出什么沒有?

          是的,每天這么鍛煉,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營養。沒有足夠的肉、蛋的補充,天天這么練人早就吃不消了。讓我們再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大多數人每天的目標是果腹,吃頓飽飯都是奢望,還每天吃肉吃蛋?窮書生吃不起肉和蛋的大有人在,但是考武舉的如果連這個基本的營養保障都做不到是不可能的。

          清朝考武舉還要考騎射,就是一邊騎馬一邊射箭,三次機會中一次就能參加下一輪。這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移動打靶,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而且在射箭的過程中,雙手肯定要拉弓而不能去控制馬。

          可能很多人對這事沒概念,我當年也是學過騎馬的,反正雙手脫韁我是死都不敢的,而且馬還不能跑太快,第一次自己單獨溜一圈特么回來臉是慘白的,還要射箭?

          所以你想需要多少練習才能達標?所以你家得有馬,得有練習場地。。。這要不是大富之家還想考武舉?

          再回頭看當年蘇察哈爾燦考武狀元,真的不會覺得這只是電影,不是廣州將軍這種人家,哪供得起這么個武狀元呢?

          如果說文舉是應試教育路子的話,那么武舉就是正兒八經的素質教育的上升通道;文舉是10%的人玩的游戲的話,那么武舉恐怕是1%的人才能玩的游戲。

          綜上所述,張憲周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

          第一,只要是考試,針對性很重要;

          第二,如果以素質教育作為升學的主要通道,那么大多數家庭做好以下工作即可:

          作者: 賊叉 賊叉

          來源公眾號:

          賊叉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熱點推薦

        推薦圖文

        熱點標簽

        强奸到高潮视频

          1. <th id="d83bz"></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