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國每年參加高考人數都在1000萬以上,而個人高考志愿填報信息依舊以學校招生簡章、高校官網等渠道為主,獲取信息相對單一、缺乏專業解讀,學校、專業選擇難以取舍。這為高考志愿付費輔導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隨著知識付費的深入發展,中國高考關注者對志愿填報輔導的付費意愿不斷提高,市場發展潛力較大,相關行業取得很大發展。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
隨著高考志愿填報行業發展,出現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收費虛高不透明,校內老師與校外機構聯合牟利,虛假承諾夸張宣傳等亂象。再加上志愿填報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學科培訓,不在“雙減”政策影響之列。行業監管部門職責不明,無法界定各部門對其監管職責,成為監管中的盲點。
近日,《教育部關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發布,對高考志愿填報行業進行了詳細規定,其中第13條內容為:優化考生咨詢服務。各地要深入實施“高考護航行動”,為考生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考試招生全流程服務?荚嚻陂g,要強化對治安、交通、衛生防疫等方面的綜合保障,為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營造溫馨的考試招生環境。志愿填報期間,要充分發揮基層教育部門和中學的主渠道作用,為考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要積極采取研發志愿填報輔助系統等信息化手段,為考生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要加強考生志愿填報各環節管理,指導考生妥善保管個人信息,嚴防志愿被篡改。嚴禁學校和教師與校外培訓等社會機構合作,通過為考生提供志愿填報咨詢服務收取費用、謀取利益。要聯合網信、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或個人開展志愿填報咨詢活動的監管,加大治理收費不規范、價格欺詐及虛假宣傳等問題力度,提醒考生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錄取期間,要公開違規舉報電話和咨詢電話,及時妥善處置信訪問題,切實維護考生合法權益。
從文件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對高考志愿填報行業正在逐步完善監管,并積極引導,使行業更加規范:
一、強化主體責任。
文件要求“志愿填報期間,要充分發揮基層教育部門和中學的主渠道作用,為考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要積極采取研發志愿填報輔助系統等信息化手段,為考生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明確志愿填報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分內事”。
志愿填報,底層的核心是數據。此前,各省對數據的開放標準并不統一,信息的不透明、數據整合的繁瑣,催生了這個行業。目前,一些省份正在陸續部署省內的志愿填報大數據平臺,這對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
二、明確監管責任
志愿填報行業除了教育部門要嚴格監管之外,文件要求“要聯合網信、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對社會培訓機構或個人開展志愿填報咨詢活動的監管”。此后,教育局、網信辦、公安機關、市場監督局都將成為志愿填報行業的監管部門,也有利于聯合執法。
三、價格管控
志愿填報行業之前動輒幾千、幾萬元的服務費用沒有明確的標準。文件要求“加大治理收費不規范、價格欺詐及虛假宣傳等問題力度,提醒考生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何為“收費不規范”?這把尺子掌握在監管部門手里,不排除各地會像對待學科類培訓一樣,出臺統一指導價。
四、獲客渠道管控
文件要求“嚴禁學校和教師與校外培訓等社會機構合作,通過為考生提供志愿填報咨詢服務收取費用、謀取利益。”志愿填報行業對校內渠道依賴度較高,很多獲客渠道在于“校內講座,校外轉化”。文件明確要求斬斷利益鏈條,對高考志愿填報行業校內獲客渠道正式關上了大門。
五、動真格、抓典型
文件要求“加大治理收費不規范、價格欺詐及虛假宣傳等問題力度,提醒考生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詐騙陷阱。錄取期間,要公開違規舉報電話和咨詢電話,及時妥善處置信訪問題,切實維護考生合法權益。”對于志愿填報行業而言,和“詐騙陷阱”相關聯,并實時接受舉報,對行業要求嚴厲程度可見一斑。抓典型,警示從業人員意味濃厚。
六、要求全面系統,實施長期有效
此次教育部做出的工作部署全面細致,涵蓋了主體責任,監管職責,價格指導,行業限制等方方面面,可以看出,這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未來在各方努力下,行業必定會更加規范。
2022年,將是志愿填報行業受到強力監管的一年,也是逐步走向規范的起始之年。對于從業者而言,只要重視教育部出臺此次監管文件的初心,服從監管;只要守法經營,不踩紅線;只要不虛假宣傳,天價收費;只要真正為廣大學子創造價值,做好校內教育有益補充。我相信,通過監管整頓,真正完善規范起來的志愿填報機構未來一定會更好!
作者:梁語三言
來源:鄭州中小學考試指南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