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為了與國際接軌(國外普遍是大類招生或混合組招生),為了適應通才教育需求,我國按專業大類而不是具體專業招生的高校越來越多,并且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江蘇新高考的院校專業組,實際上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大類招生),而這就給廣大家長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這時候的志愿該怎么填,嚴老師下面就給你說說這方面的事。
什么是大類招生
所謂大類招生,全稱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指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專業合并后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學后,先進行學科大類基礎培養,一年或兩年后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
大類招生的四種模式
一是按院系招生。把一個學院或一個系的所有專業,設置成一個或有限幾個專業大類進行招生。
二是按學科招生。把同一院系或不同院系、具有相似特點或相似屬性的不同學科(一級學科群,簡稱“專業類”;或二級學科群,簡稱“專業”)組合在一起,按一個大類對外招生。
三是“基地班”“試驗班”模式。大學里以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基地班、試驗班,有可能直接采用“基地班”“試驗班”模式對外進行大類招生,當然也可能會在入學后再選拔優秀學生進入基地班或試驗班,兩種方式都有。
四是通識教育。學生進入高校后不分專業、只分文理兩大類,先進行基礎課通識教育,到大二時再分具體專業。
大類招生的五大優點
一是減少盲目性。對于普通家長或考生來說,要想準確了解某些專業,難度的確較大,但了解專業大類就相對容易。報考專業大類有助于減少志愿填報盲目性,大一或大二結束時分流專業,就好比你在遍嘗了一桌菜之后再挑出一只最喜歡的菜,一般總不會挑錯。
二是提高錄取率。一個專業大類包括多個具體專業,按大類填報志愿就抹平了這些專業之間原本可能存在的專業分數級差,有助于降低滑檔風險。尤其是對于壓線考生來說,這一點特別有用。
三是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進入大類后,以后要想進入理想的專業,就必然需要面臨激烈的競爭,所以專業大類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會迫使你努力向上。
四是專業打包。一個專業大類中包含多個專業,這些專業原本有熱有冷,而按大類招生就必然會淡化這一點,有助于高校提高冷門專業的生源質量。
五是培養高素質人才。大類招生有助于打破學科界限,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從而讓交叉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脫穎而出。
大類招生的三大缺點
一是將來專業分流時很可能難以選到目標專業。一兩年后進行分專業培養時,大多數高校都會按照學生在此期間的學習成績和表現排名,然后再設定一定的比例,分別分流。而這樣做,就會使得“好學生”幾乎都會選擇去“熱門”專業,而其他絕大多數學生想去也去不了,只能徒喚奈何。
二是加劇熱門、冷門專業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熱門專業“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教學和師資力量方面就難免會濫竽充數或偷工減料;而冷門專業“門庭冷落鞍馬稀”,就會使得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倍感凄涼,專業發展空間越來越萎縮。
三是專業分流時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在目前的現實社會中,這無論是對“能量小”的家長還是“老實”的學生來說,都是太不公平的。
大類招生填志愿的四大技巧
一是要了解上述大類招生的模式和優缺點,做到知己知彼,否則很可能會吃啞巴虧,更無助于降低志愿填報盲目性。
二是仔細閱讀招生章程,了解該校每個大類都包含哪些專業,尤其是自己心儀的專業在不在內、屬于哪個大類,其中有沒有自己特別討厭、打死都不愿意去的專業?不要犯方向性錯誤。
三是了解該校大類分流的時間和方式。例如,分流時間是在大一還是大二結束后?都有哪些熱門專業和自己心儀的專業?分流依據、程序是什么?會確保有求必應嗎?比例是多少?以此來預估自己將來能夠進入理想專業有多大的可能。
四是有些院校在大類招生時含笑不語,可是在將來進行專業分流時會對身體條件設限,這一點要對照自我看是否符合要求。你同意上述嚴老師的分析嗎?歡迎在留言區發表看法。
作者: 嚴謹精準 江蘇志愿填報輔導
來源公眾號:
江蘇志愿填報輔導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