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問題(誤區):這個分數有沒有好一點學校/推薦個更好的學校。
真正的回答:沒有,堅決沒有,一定沒有,因為“好”沒有標準,一定是建立在明確的前提之上的,見仁見智的,或者說哪個更合適,合適,肯定得有前提條件啊,所以什么都不說,那就一定沒有,說了,那就是一個復雜的志愿填報過程,查資料,大量交流,算學校等等,這能是推薦嗎?明明是手把手一對一填志愿。
比如下列問題。1、考了500分(大多數省份就是只能讀比較差的二本,甚至獨立學院、民辦院校),想讀法學,有沒有比較好的學校。2、閩南理工學院、安徽三聯學院、青島黃海學院、濰坊科技學院……哪個會計比較好?這幾個學校分數都差不多。3、大城市211一本二本VS小城市985211一本。
在絕大部分人看來,這不是非常正常的問題嗎?怎么就難了,矯情。這就是為什么說隔行如隔山了。為什么最窒息呢?因為沒法回答,觸及到很多人的邏輯思維,對事物認識的盲區。在很多人看來,任何學校的任何指標,都是可以根據一個權威的標準來打分,這個學校的會計(法學)50分,那個學校的會計(法學)51分,不就有高低了嗎?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這事得分幾個層面說。1、能夠接近量化的(既然是接近就不是真正量化)的,相對權威標準還真有,那就是教育部的學科評估。但是只到一級學科,但很多專業是二級學科。比如會計學是二級學學科,只能參考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的學科評估。而且不是打分制,是級別制,級別一樣(比如都是B),那就可以看做學科實力一樣。但是這只是參考之一,比如北師大和北工商的工商管理都是B,沒有人在志愿填報的時候把這倆學校并列考慮可,分數差太多了,只有在分數差不多的前提下才能比較。2、最關鍵的問題,有資格參與學科評估的,都是比較好的學校,最差的也是不錯的二本。比如工商管理學科評估最差的學校,也是湖南工業大學、沈陽大學、西華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這樣的。
那么問題來了,閩南理工學院、安徽三聯學院、青島黃海學院、濰坊科技學院的會計學哪個好,500分能讀的學校的法學哪個好,根本無法判斷。只能默認一樣……差,那就得從別的角度選擇了,城市是個極好的選擇依據。
說了這么多,你能明白這個問題為什么難了吧,幾句話根本解釋不清楚,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別人還可能覺得你水平不夠,敷衍了事。最令人窒息的,我說了這么多,肯定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就像老師平時講一道必考題,反復講,考試時一樣有人做錯。
作者: 楊歌 老楊聊志愿填報和職業規劃
來源公眾號:
老楊聊志愿填報和職業規劃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