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15歲的姜明宇火了。
小小年紀參加高考卻獲得667高分。
更難人可貴的是,當媒體都爭相報道,稱他為“神童”時,這位15歲少年卻表現出遠超同齡人的沉穩,淡淡回應:“我是被吹神的,只是智商稍微好一點,對學習有興趣。”
對于高考成績,他也表現得很淡定,甚至不滿意,認為可以考得更好。
對于未來的規劃,他則非常堅定,稱不想被曝光,未來想做科研,當前目標是先把大學10年讀完 (本科4年,研究生、博士各3年)。
理智、謙虛、有志向、智商情商雙高,這樣的孩子早就超越了“神童”的贊譽。
而當人們了解他的家庭狀況后,更是贊不絕口。
姜明宇的家庭比大多數家庭都貧苦,他自幼父母離異,父親不久出車禍,后又患血管瘤,長期休養不能外出掙錢,奶奶查出得了膀胱癌,只靠年老的爺爺照顧。
家徒四壁,甚至多年沒吃肉,成長在寒門單親家庭的姜明宇如何能變得如此優秀?
這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爺爺的守護和栽培。
雖然沒有像其他高考學霸一樣,出生在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但是爺爺卻給了他zui.好的教育。
家庭貧困或許決定不了孩子起跑線的位置,但教育上的富養卻可以幫孩子加快起跑速度。
真正的起跑線,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01
懂得發掘培養天賦
對爺爺來說,出生5天就由他一手撫養大的姜明宇,是他生命的全部。
姜明宇1歲時,爺爺發現了他的學習天賦。
一次,他拉著爺爺的腿問對面人民醫院幾個字怎么念,爺爺隨口告訴他。沒想到,再次路過,他就能脫口念出。
幾次之后,爺爺驚喜發現,姜明宇對文字非常敏感,再生僻的字,教一次他就能記住。
爺爺有意識培養小明宇的認字能力,煙攤、藥店、廣告……能蹭字的地方都留下過爺孫倆身影。
小明宇是幸運的,他學習的天賦和熱情被爺爺早早發掘培養,2歲自學英文,5歲直接讀二年級。
《現在起發現你的優勢》一書說:
每個人至少有1項能力,比其余80%的人優異,但只有不到20%能發現,大部分被埋沒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但不是每位父母都能慧眼識珠。
一位朋友曾十分灰心,認為孩子除了打游戲,彈琴畫畫都不愿意學,什么興趣愛好都沒有,焦灼抱怨。
先生提醒說,不對啊,機器人展覽會上,別的孩子只呆5分鐘,兒子流連忘返2小時,每個機器人實驗操作一遍。
朋友試著帶孩子去上機器人課。
結果,孩子樂瘋了,全程熱情高漲。他主動要求報課,甚至提出如果課太貴,就用自己送報紙的零用錢補貼。
后來,孩子從機器人編程想到用程序思維解奧數題,多次在數學競賽中獲獎。
抓住小小興趣的他成了“別人家孩子”。
發現孩子的優勢難也不難,對有天賦的事,孩子會表現出特別的專注和偏好,需要家長去留心覺察識別。
每個孩子各有花期,但靜待花開之時,不是無所事事,也不是焦慮不安,而是放下固有的觀念,耐心帶孩子接觸不同事物,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引導并支持他的內驅力。
02
陪伴是最溫暖的底色
自幼成長在離異家庭,并沒有讓姜明宇受到影響,反而出落得自信陽光開朗。
因為,爺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給了他zui高質量的陪伴。
家窮沒有錢買書,離家最近的書店,成了小明宇去得最多的地方,最初的故事都是爺爺帶他在那里蹭讀的。
沒有錢去早教,爺爺帶著他到鋼琴店看人彈琴,接受音樂的熏陶。
5歲時,他上學了,爺爺每天風雨無阻接送。上學放學路上,是爺孫倆最美好的時光,閑言碎語間流淌的都是愛。
雖然物質貧乏生活不易,有了爺爺的親密陪伴,姜明宇童年的底色是溫暖多彩的。
陶行知先生曾說:
有了愛,孩子才會忽略生活中的苦難,感受到美好和陽光。
而陪伴在哪里,愛就在哪里。
對很多父母來說,現實可能兩難,“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其實,孩子需要的不是無時無刻的陪伴,只要全心全意,哪怕只是幾分鐘他們就能感受到。
教育學者錢志亮老師說:
甚至父母邊做家務做工作邊陪孩子,都可以是高質量陪伴,關鍵在做事時的情緒和態度。
一期《奇葩說》,蔡康永說,小時他父親很忙,父子很少有獨處時間。但家中有客人來,父親都會讓他一起陪客人吃飯。
吃飯時父親周全照顧每位客人,他耳濡目染學會怎樣周到待人接物,也因此日后被夸贊高情商。
說起這段往事時,他滿面笑容,這樣特別的陪伴,一生不能忘懷。
▲蔡康永
有父母陪伴的時光永不褪色,父母的陪伴是每個孩子童年最溫暖的回憶。
孩子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只要父母在身邊,就是滿足和幸福。
03
再窮也不窮教育
生活雖然艱難,爺爺在教育上卻一直堅持富養孫子。
與家徒四壁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姜明宇的“精神糧食”十分豐富。
他的房間里書本一堆堆、一排排堆成山,從字典到百科知識的各類雜亂書籍應有盡有,有些是好心人送的,有些是爺爺撿破爛撿來的。
▲書架
他們一家擠在租住的六十幾平米小房子。
初中后,姜明宇熱愛化學,爺爺硬是讓他在不足6平方米的陽臺上,開辟出一個化學實驗室。
燒杯、酒精燈、試管、簡易顯微鏡……在小空間里整齊立著,珍貴的實驗器材有的是老師送的,有的則是爺爺省吃儉用買的。
▲陽臺實驗室
無論多困難,爺爺都竭力給明宇zui.好的條件,滿足他的好奇心,讓他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探索,獲得學習樂趣和動力。
與許多孩子認為一復一日讀書,既枯燥又乏味不同,姜明宇學習是自律又快樂的,用爺爺的話說:“他一直自學,從來不出去耍。”
他看過的書和做過的試卷,疊起來有近10米高。
教育上的富養,讓姜明宇突破了貧窮的局限,有了更寬廣的胸懷,更開闊的視野。
他站到比同齡人更高的高度,走出自己的廣闊人生。
04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未來
面對與生俱來的貧困、艱難,姜明宇爺孫倆雖然活得艱辛,卻沒有很多抱怨,只提到兩件事:感恩好心人幫助,到大學以后會繼續努力。
爺爺說,“很多好心人幫助我們,不然真的挺不過來,這些人情,將來要還。”
姜明宇點頭贊同,一臉堅定。
對未來,姜明宇早有規劃,報讀南開大學化學專業,然后考研讀博,只要能繼續就不停止學習深造,“這不光是為了自己,更是完成對爺爺的承諾”。
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貧窮和苦難的現實無法改變,爺爺用廣闊的胸懷和格局去接納,努力為孫子撐起一片天空,讓他有能力飛向生命的海闊天空。
這樣豁達有智慧的爺爺,成為了姜明宇精神上的引領者,他謙虛、獨立、有理想、知感恩。
爺爺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影響了姜明宇看世界的角度,他對命運的考驗甘之如飴,對追求的夢想全力以赴。
▲姜明宇
作家孫生龍曾說:
這年頭,不是有錢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權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錢、拼權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給孩子zui.好的傳承,才是真的。
父母對孩子zui.好的教育,莫過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思考問題的角度、有智慧的處事方式去感染孩子。
父母的格局,藏著孩子的未來。
姜明宇的故事,讓我想起707分考入北大的寒門女孩王心儀,她的成長也離不開她媽媽的陪伴和引領。
她那篇《感謝貧窮》中有一個細節,我每次看到,都忍不住濕了眼睛。
三年級時,心儀和弟弟要去鄉里上學,媽媽擔心寄宿在學;锸巢缓,堅持每天騎著破舊自行車、走過坑坑洼洼的鄉道,風雨無阻地接送。
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
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
我想,雪地中這動人場景,就是每個孩子最向往的家庭的模樣吧。
▲王心儀
莫言曾說:“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ZD的也是家庭教育。”
好的家庭,不在于貧窮或是富有,有文化或是沒文化,地位顯貴或是平凡,而在于是不是有好的家風去引領孩子,有足夠的愛去滋養孩子。
優秀的孩子不是天賜的,而是好的家庭熏陶灌溉出來的,父母是孩子一生ZD的命運。
愿每個父母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遇見更好孩子,也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萌媽不是虎媽,青欖簽約作者,名校MBA二寶媽。一枚左手從事行政工作,右手撰寫育兒文章的斜杠媽媽。正面管教踐行者,分享有趣有料育兒知識。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專門研發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陡鄼鞂W古文》音頻節目正在熱播,內容涵蓋1-9年級語文教材的古文篇目,每天10分鐘,幫孩子解決學古文難的問題。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