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 id="d83bz"></th>
      2. 您所在位置:主頁 > 高考資訊 > 試題庫 > 自招模擬 >

        2020自主招生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時間:2019-12-28發布于:教育培訓網發布人:百學培訓瀏覽:0

        2020自主招生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

          ★熱點材料

          2019年12月26日,一場日環食奇觀現身天宇,這是本年度最后一次日食天象。本次日食的環食帶從中東地區開始,經印度南端、斯里蘭卡,進入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最后結束于西太平洋上,這里的人們可以看到美麗的日環食,而環食帶以外鄰近地區的人們只能看到日偏食。2019年全球范圍內共發生三次日食,偏食、全食、環食各一次。

          ★文科綜合分析

          【熱點材料】

          2008年8月1日,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日食這一百年難見的天文奇觀。8月1日18時59分起,我國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相繼出現日全食天象。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介紹,日全食于北京時間18時59分經過阿爾泰山進入我國境內,途經新疆哈密、甘肅酒泉等地,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到達西安,19時21分結束于河南。這次在我國境內的全食帶寬為400多千米,日全食最長持續時間為2分27秒。

          這是繼1997年后我國再次出現日全食,也是本世紀我國迎來的首次日全食。據悉;我國進入日食高發期。專家介紹說,未來4年,我國公眾還可欣賞到3次日食天象,其中一次為日全食,兩次為日環食。天文專家表示,在幾年時間集中出現如此多的日食天象是百年罕見的。

          【考點鏈接】

          一、政治學科

          1. 錯誤的思想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古代中國帝王一般十分重視天象,認為日食是上天給的暗示,因此他們往往請一批天文家定期觀測天象。如果天文家沒有告訴帝王日食這一重大天象的發生,帝王就會盛怒而將其斬首示眾。帝王的迷信思想,對社會的發展、自然科學的進步產生了消極作用。

          2.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日食是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月球擋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陽光。

          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形成了日食。

          3. 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日全食是十分罕見的天文現象,地球上每個地區平均每200~300年才有一次。日全食的發生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時間節點,即初虧、食甚和復圓。這些現象都是太陽、月亮和地球三者相對運動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

          4. 矛盾具有特殊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等因素的不同,此次日食,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偏食帶,很多地方看不到日全食發生的全過程,只能看到日偏食。每次日食的出現各地看到的時間并不一樣。同時,由于各地所處經緯度不同,看到日食時的太陽高度也相差甚大。

          5. 現象與本質的關系。日全食是日食天象的一種,當太陽的視圓面被月亮全部遮蔽,即在月亮本影內的地球上的人完全看不到太陽,這樣的現象被稱為日全食。日食現象的出現是太陽運動和地球運動規律的表現。

          6. 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很長時期內,人們無法對這一天文奇觀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對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中國古代人們把日食現象看做“天狗吃日”,或認為日食是因為一條龍吞掉了太陽,是不祥之兆。隨著觀測手段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在實踐中逐漸正確認識了日食現象。

          二、歷史學科

          1.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過程和取得的成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天文觀測和記錄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很多成就不僅在當時處在世界前列,即使在現代,許多觀測數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

          2. 古代時人們對日食的錯誤認識和對策。

          三、地理學科

          1. 人類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太陽系中的主要天體,太陽、地球和月亮的相對運動。

          2. 地球運動的基礎知識。

          3. 日食的成因和發生規律的科學解釋。

          【能力提升】

          對于古代的中國人來說,當一條龍在吃太陽的時候,就會發生日食。此時必須擊鈸敲盤將龍趕跑。對斯堪的納維亞人來說,日食是兩匹相互追逐的狼造成的。在印度神話中,日食是一個邪惡的魔鬼在不時咬食太陽。據此完成1~2題。

          1. 上述材料說明 ( )

         、俨煌娜藢ν皇挛镉胁煌目捶

         、谌说囊庾R具有能動性

         、壅J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懿煌庾R對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不同國家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是因為不同國家人們的( )

          A.思維方式不同 B. 知識構成不同

          C.世界觀不同 D. 利益立足點不同

          3. 有關天文專家預言,最壯觀、最難得的是將于2009年7月22日10時前后出現的日全食。全食帶橫掃中國中部長江流域,在重慶、杭州和上海等我國40多個城市都能觀賞到。其中北京地區可在9時31分出現覆蓋72%的日偏食。這一預言說明 ( )

         、僦灰浞职l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正確認識事物

         、谌藗兛梢愿鶕挛镒陨硪幝蓪κ挛锏陌l展作出超前反映

         、壅J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芸陀^規律是可以為人類認識和利用的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4. 據科學觀測,太陽對地球主要起到潮汐效力,在日全食的時候,地球上的水體,特別是海洋,會出現潮起潮落的變化。因此,有專家說,天文對地震的發生會起到“觸發”作用。由此可見 ( )

         、僖幝呻x不開現象,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

         、谑挛锸瞧毡槁撓档

         、哿孔兪琴|變的前提和基礎

         、苁挛锏淖兓l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5. 下列哪兩項屬于《甘石星經》中所記載的科學成就 ( )

         、偈澜缟蠝y量子午線的最早記錄

         、谑澜缟献钤绲娜帐、月食記錄

         、800個恒星名字的記錄

         、芪宕笮行沁\行情況的記錄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當兩河流域的米底王國與呂底亞王國的士兵們正在交戰時,天突然黑了下來,白天頓時變成黑夜。交戰的雙方驚恐萬分,以為上天怪罪下來,于是馬上停戰和好。其實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種普通的天文現象。據此回答6~8題。

          6. 這種天文現象是 ( )

          A. 日食 B. 月食 C. 流星 D. 極光

          7. 這種天文現象發生的時間是農歷的 ( )

          A.初一

          B. 初七或初八

          C. 十五或十六

          D.二十二或二十三

          8. 發生這種天文現象時,日、地、月三者的位置關系是 ( )

          A. 太陽——地球——月球 B. 地球——太陽——月球

          C. 月球——太陽——地球 D. 地球——月球——太陽

          9. 太陽被月球遮掩的現象叫日食。日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日全食過程從太陽表面的_________側開始_________側結束。

          10. 讀下列圖,回答問題:

          (1)若以上各圖反映日食情況,請按照日全食的過程將各圖按序號排列_________,圖中未反映出的日食類型是_________。

          (2)若以上各圖反映月食情況,請按照月全食的過程將各圖按序號排列_________。

          11. 新疆哈密的伊吾縣是此次條件較好的日食觀測地之一。請回答:在此地觀測日食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12. 我國古代科學文化璀璨奪目,光彩照人。請列舉我國古代天文學的主要成就。

          13. 中國古代人們把日食現象看作是“天狗吃日”,或認為日食是因為一條龍吞掉了太陽,是不祥之兆。于是人們發明了許多“解決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請用有關哲理對材料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1. A 2. B 3. D 4. B 5. B 6. A 7. A 8. D

          9.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環食 西 東

          10. (1)⑥⑦②①④⑧③⑤⑥ 日環食

          (2)⑥⑤③⑧④①②⑦⑥

          11. ①天氣晴朗,云量較少。②地勢平坦,視野開闊。③緯度較高,地方時比北京時間晚,觀測日食過程完整。

          12. ①商代的歷法被稱為陰陽歷,是迄今為止已知的較為完整的一部最早的歷法。②春秋時期就有了關于哈雷慧星的世界最早記載。③戰國時期產生的世界首部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比希臘天文學家伊巴谷測編的歐洲第一個恒星表早兩百年。④東漢時期張衡發明創造的渾天儀,是世界上第一臺用水力推動的大型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⑤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根據自己長期觀測天象的結果,創制了《大明歷》。⑥唐朝高僧張遂(一行)編制了《大衍歷》。⑦元朝的科學家郭守敬,制定了一部準確精密的新歷法《授時歷》。此外,北宋沈括、明末徐光啟、清代李善蘭在古代天文學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13. ①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日食現象的產生,是天體運行和自然規律的表現,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②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古人對日食這一天文奇觀的恐懼,迫使人們用錯誤的方法去做無濟于事的努力。③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由于受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古代人們還不可能正確認識日食這一天文現象。隨著觀測手段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在實踐中才逐漸正確認識了日食現象。

          ★地理知識鏈接

          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這時是農歷初一。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發生日食滿足的條件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并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歷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發生日食,因為月球運行的軌道(白道)和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并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如果在朔日,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發生日食,這是要滿足的第二個條件。

          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們開始看到陽光逐漸減弱,太陽面被圓的黑影遮住,天色轉暗,全部遮住時,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幾分鐘后,從月球黑影邊緣逐漸露出陽光,開始生光、復圓。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遮住太陽中央部分發生日環食。發生日全食的延續時間不超過7分31秒。日環食的最長時間是12分24秒。我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記錄,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確切的日食記錄。

          ★地理高考和自主招生試題精萃

          (2016上海卷)下圖為北半球中緯度某地,半個月內清晨6點出現的月相示意圖。

          1.當月球出現在天際zui高位置甲處時,其月相是

          A.滿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答案:D 新月(每月初一)—娥眉月(農歷初三、四)—上弦月(農歷初八左右)—凸月(農歷初九左右-農歷十四左右)—滿月(望日,農歷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 —凸月(農歷十六左右-農歷二十三左右)—下弦月(農歷二十三左右)—娥眉月(農歷廿一、二)—新月(每月初一);上弦月上半夜出來,在西面出來,月面朝西,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時分便沒入西方。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別出現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西的,即西半邊亮;殘月和下弦月分別出現在黎明和后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圖示中緯度某地清晨6點月亮出現在甲處,應是下弦月。選D正確。

          2.當月球出現在天際的乙位置時,有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A.日食、大潮 B.日食、小潮 C.月食、大潮 D.月食、小潮

          答案:A 當月球出現在乙位置時,此時在地球上是看不見月球的是朔月;月球處在地球與太陽之間,此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此時日月對地的引力最大,出現天文大潮。選A正確。

          考點:考查月球環境。

          (2015上海卷)下圖所示為某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箭頭為地球公轉方向。

          3.從該日起大約經過4天,在上海能夠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

          答案:B本題主要考查月相的變化,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月相的變化是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變化引起的。圖示時刻,地球上能夠看到的月相應在新月與上弦月之間,大約經過4天,月球繞地球呈逆時針方向運動到上弦月的位置。

          4.假設一個月內會發生月食現象,則月球從圖示位置開始,到出現月食,大約需要的天數為

          A.3天

          B.8天

          C.12天

          D.16天

          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月食的發生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月食發生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且三者大致位于同一直線上。從圖示位置開始,大約經過4天,月球到達上弦月位置,再經過8天左右,到達與太陽、地球位于同一直線的位置,此時可能產生月食現象。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上海卷)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自然變化規律。

          5.隨著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的月相變化,依次出現的潮汐現象是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解析】考查天文潮大小潮時間.大潮在初一或十五,這時日地月在一條線上,日地和月地引力疊加。

          【答案】A

          6.人類積極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俚咎锕喔 ② 候潮進港 ③潮汐發電 ④灘涂養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考查潮汐利用。

          【答案】B

          7.(上海市普通高校2009屆高三春季招生綜合能力測試,12)2008年12月1日,申城夜空金星和木星“親密約會”,月牙彎彎“相視而笑”,呈現“金木合月”的天象,見右圖1。據右圖l、2中的月相判斷,該日的農歷日期約是( )。

          A.十一月初四B.十一月初十 C.十一月二十D.十一月二十七

          答案:A

          某旅游團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賞“雷峰(塔)夕照”的同時,也領略“月到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風來”的情境。(注:月球公轉周期約為30天,農歷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視位置最接近太陽)。完成9-11

          8.(2009年高考全國Ⅱ卷)若該旅游團在某日16時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則該日是農歷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答案】B

          【解析】新月同升同落,滿月此起彼落,上弦月遲升后落,正午時月出,日落時“月至中天”半夜月落,由16時看到“月到中天”,日落時月在偏西位置,故在初七、初八之前,只有B選項符合。

          9.(2009年高考全國Ⅱ卷)若該旅游團在某日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 則該日是農歷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答案】C

          【解析】18時40分即傍晚時(日落時)“月到中天”屬于上弦月,只有C符合。

          10.(2009年高考全國Ⅱ卷)若該旅游團在某日18時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且欣賞到“雷峰夕照”,那么這時期

          A.華北平原小麥豐收在望 B.長江三角洲油菜花盛開

          C.松嫩平原稻谷飄香   D.山東半島瑞雪迎春

          【答案】A

          【解析】18時40分“月到中天”,并欣賞到“雷峰夕照”說明太陽還沒下山,即杭州市晝長超過13時20分,應該為夏季時的情況只有A符合,油菜花在初春時盛開,松嫩平原訂種植小和玉米。

          【考點定位】主要考查月相變化規律、農業生產與季節的關系。

          11.(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單科卷,52-55)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將能觀察到一次壯觀的日全食。讀圖回答問題。

         、湃杖嘲l生的條件:

         、7月22日,月球本影掃過的地形區有平原和盆地,這里大城市眾多、人口密集,是我國普及天文科學知識的重要機遇。在上海、成都、武漢三城市中,最先看到食甚現象的城市是。同日上午在月球本影掃過地帶的鄰近地區能觀察到的天文現象則是。

         、侨帐嘲l生時,是觀察太陽外部結構的有利時機,在太陽黑子、太陽風、日珥等天文現象中,最有利于觀察的是現象。

         、葘ι虾5貐^而言,觀察日全食和月全食的機會哪一個多?為什么?

          【解析】第⑴題,當日、地、月三球體的中心在同一直線,若月球位于日、地之間為日食,若地球位于日、月之間為月食。第⑵題,讀圖可確定區域。第⑶題,日全食的時候無法觀察大陽黑子;太陽風是大陽活動劇烈拋出的帶電離于流,不易觀察;日全食時光球層被擋,發生在色球層的日珥現象可觀察。第⑷題,由于地球的半徑大于月球,其影子覆蓋更大,更易擋住月球。

          【答案】⑴月球位于太陽與地球之間(新月)時,太陽、月球、地球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

         、崎L江中下游;四川;成都;日偏食

         、侨甄

         、扔^察月全食機會多。

          由于地球的半徑比月球大得多,地影很寬,因此月球進入地影的機會較多,而月球掃在地球上的范圍較窄。

          12.(2008年高考北京卷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目前,人類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

          A.生物能、風能  B.核能、潮汐能  C.潮汐能、太陽能  D.太陽能、核能

          【答案】D

          【解析】排除法是做選擇題最常用的方法,月球因為沒有植物和水所以不可能有生物能和潮汐能,故ABC均不可選,月球太陽能豐富,開發宇宙資源很重要一項就是太陽能資源,月球具有豐富核聚變反應的原料,核能豐富,故選D.太陽能、核能。

          13.(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上海卷,50-53)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它與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有著密切的聯系。讀圖回答問題。(9分)

         、艌Dl、圖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圖是,日食發生的必要條件是:。

         、迫帐嘲l生時,對應的月相必然是。(單項選擇)

          A.新月 B.上弦月 C.滿月  D.下弦月

         、2007年8月28日晚,上海學生看到的月食過程與下列圖序相符的是__。(單項選擇)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甲—丙一乙一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濤之起也,隨月盛衰”,潮汐有大潮、小潮之分。當_____________相互疊加時,形成大潮。潮汐能具有的優點。我國利用潮汐能的優勢是。

          【答案】⑴圖1;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且三者位于一條直線上

         、艫

         、荂

         、仍虑蛞绷εc太陽引潮力;可再生,占地少,受季節限制小,不污染環境;海岸線漫長

          【解析】⑴本題組考查的是日月之間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些自然現象,內容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符合地理學科的發展趨勢。

          本題考查日食的形成原因,學生要明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什么是日食,二是日食的形成條件。日食是月球遮擋了太陽,在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區得不到陽光照射的一種自然現象。因此月球應該在日、地之間,由此可判定日食成因的示意圖是圖1。而日食發生的必要條件有兩個,即月球必須運行在日地之間和三者位于一條直線上。

         、圃谝粋月中,日、地、月大致位于一條直線上的時間有兩次,即初一,或者十五、十六日,在初一時,月球在日、地之間,這時的月相為新月。

         、潜绢}既考查了日食的變化過程,又考查了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觀察體驗,強調了學生參與實踐的重要性。月食變化是一個過程應該是先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直到消失。由于月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轉,因此,整個月食的變化也是從東邊開始的,由此可以判斷出圖示的月食應該是整個月食變化的后半個過程。但如果學生在當時若實際觀測了月食的發生過程,就應該能夠知道此次月食,我們僅僅看到了月食的后半個過程,因為在月球升到地平面以上之前,月食就已經發出了大約有一半的時間,因此,我們只能看到月相由小變大的后半段過程。

         、瓤疾榱顺毕F象的形成及應用。潮汐現象是由太陽、月球對地球的吸引力而形成的,其中,月球的吸引力更大一些。當日、地、月三者大約位于一條直線上時,由于日、月的吸引力相互疊加而形成大潮,而當日地和地月的連線垂直時,就形成小潮。潮汐能可再生,無污染;我國又有漫長的海岸線,因此,潮汐能開發前景廣闊。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讀從宇宙空間拍攝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圖5),回答9-10題。

          圖5

          14.專家認為,地球也像月球一樣,曾遭受許多隕石撞擊,而目前陸地表面卻很少發現明顯的隕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月球阻擋B.地質作用改造

          C.地表布滿巖石D.地表水體覆蓋

          【答案】B

          【解析】地質作用包括內力、外力作用,目前陸地表面很少發現明顯的隕石坑,主要是地質作用改造(如侵蝕、搬運、堆積等)。

          15.在白天,圖中地球上空大片濃密的云層,對其覆蓋地區的影響是利于

          A.地表水分蒸發B.近地面空氣對流

          C.大氣對地面的保溫D.紫外線輻射到達地面

          【答案】C

          【解析】地球上空大片濃密的云層,對其覆蓋地區的影響是利于大氣對地面的保溫。因為云層反射陽光,氣溫降低不利于地表水分蒸發和近地面空氣對流,云層不吸收紫外線。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全國卷Ⅰ(新課程))據報道,哈爾濱地區2004年10月14日出現的日偏食開始于9時20分,結束于10時57分。當哈爾濱日食結束時,美國阿拉斯加州某地為13日16時57分。那里人們看到的日偏食開始于13日17時55分,結束于13日18時46分。讀圖3,完成9-11題。

          16.圖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

          A.能夠同時看到這次日偏食的全過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

          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

          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開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結束

          【答案】C

          【解析】日食是由日、地、月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決定的,只有在地球上的一定的緯度地帶,有限的時間內,才能看得到。哈爾濱的緯度與圖中的乙地相當,乙地當然能看到日食,甲地緯度較哈爾濱高了近10度,看不到日食。

          17.報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區使用的時間是

          A.地方時 B.西10區的區時 C.西9區的區時 D.西8區的區時

          【答案】B

          【解析】西經150度穿越美國阿拉斯加州的中部地區,西經150度是西10區的中央經線,當地應該使用西10區的區時。

          18.阿拉斯加州能看到這次日偏食結束的地區,其使用的區時與地方時相差約

          A.0小時 B.1小時 C.2小時 D.3小時

          【答案】C

          【解析】乙地是能看到日食結束的地區,該地位于西12區,與西10區相差是2個小時。

          地理學科試題2

          2.正當我國日環食奇觀結束時,下列可信的地理現象是

          A.美國東部太陽正在冉冉升起

          B.英國倫敦股市剛剛開盤

          C.巴西圣保羅市(23°30′S,46°30′W)正處于日出前后

          D.南極極夜范圍逐漸變大

          3、對圖示范圍日環食zui.佳觀測帶地理環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帶內各地都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

          B.帶內氣候全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C.帶內河流最終都向東流注入東海

          D.帶內擁有五種基本地形類型

          2009年7月22日上午長江流域出現壯觀的日全食。讀下圖回答4~5題。

          6.日全食發生當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陽高度最低,晝最長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武漢

          D.成都

          7.當南京地區的人們觀看日全食現象時,紐約時間(西五區)約是

          A.7月22日22時

          B.7月21日14時

          C.7月22日20時

          D.7月21日20時

          8.2009年7月22日,在我國長江流域能觀察到日全食現象,該日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點最近的是

          A.甲點

          B.乙點

          C.丙點

          D.丁點

          9.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于P點位置時

          A.北京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太陽黑子數達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晝短夜長,夜漸長

          D.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

          歷史學科知識鏈接

          1.中國的科學技術:

          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

          (1)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

          3.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

          (1)了解經典力學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2)簡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括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4)知道相對論、量子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意義。

          (5)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知識梳理]

          一、中國古今歷史上科技成就。

          1.東漢:

          (1)蔡倫改進造紙術(蔡侯紙):意義:促進人類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最早的造紙技術是西漢時期發明的)

          (2)張衡發明地動儀(張衡不追求官位高低,官運的飛黃騰達);發明能“測定地震方向”的“地動儀”——世界公認最早地震儀器。

          2.南朝; 祖沖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7位數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領先世界近1000年。

          3.四大發明:(宋元時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火藥的廣泛使用)

          (1)造紙術: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造紙(蔡侯紙)。

          (2)印刷術:①雕版印刷術——隋唐時期出現!督饎偨洝罚禾瞥≈,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術:北宋的畢升發明,比歐洲早400年;元朝科學家王禎發明“轉輪排字盤”

          (3)指南針:①戰國時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②北宋制成指南針(羅盤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③南宋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顒觿撛炝藯l件。

          歷史試題

          3.史書明確記錄了公元前186年呂后當政時發生了一次日食,但現代天文學研究表明,所記日食絕不可能發生。日食記錄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減:統治者殘暴,記載的日食現象就多;統治者開明,日食便很少發生。這說明

          A. 天人合一的觀念深入人心

          B. 古代天文記錄沒有研究價值

          C. 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導

          D. 有關機構借此警示君主

          答案:D

          4.殷商甲骨卜辭中有大量關于天文現象的記載,包括對日月出入,日月食、立表測日景、恒星、行星、新星、彗星的記錄。這些卜辭材料說明殷代的天文學已經到了相當發達的水平。而所有這些天文觀測是與敬天的巫教分不開的。由此說明從敬天的巫教中已經產生了測天的天文學,其通天的宗教目的是一致的。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天文觀測的方式受到了巫教敬天的影響

          B.巫教盛行的同時,天文觀測水平也不斷在發展

          C.殷商甲骨卜辭記錄的天文現象代表了當時天文觀測的zui高水準

          D.在巫教敬天過程中,天文觀測是占h天意有規則可循、可靠的方法

          思想政治試題

          2.2009年7月22日上午,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和紫金山天文臺預測,我國西藏東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湖北、浙江北部、上海等地人們觀察到了數百年內最為壯觀、本世紀持續時間最長(6分鐘左右)的日全食天象;卮饐栴}。對于日全食天象,小明的爺爺說:“天狗吃太陽啦,災難要降臨了。”小明解釋說:“日食是一種正常天文現象,當月球擋住了太陽的部分或全部照射到地球的光線時,看起來好像是太陽消失了。”爺孫倆的分歧,是因為( )

          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B.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的差別

          C.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3.

          4.為妥善應對日全食,國務院要求各級各地科技部門要組織開展天文知識的宣傳普及;交通運輸等部門要確保交通安全、暢通并及時開啟道路照明設備;氣象部門要加強天氣監測;質檢、工商部門要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觀測器材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公安部門要做好日全食可能引發的社會治安等問題的防范應對工作。這主要表明(   )

         、僬畧猿忠匀藶楸,行使文化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等職能

         、趪鴦赵菏侨嗣翊泶髸膱绦袡C構,對人大負責

         、郯凑彰裰骷兄圃瓌t,地方國家機關都要接受國務院的領導

         、軐θ嗣褙撠熓钦块T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宗旨和行為準則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答案:D

          2009年7月22日出現的日全食天文景觀,是我國境內天空500年一遇的日全食。針對可能因日全食在部分人群中產生的迷信猜測和心理恐慌,國務院辦公廳于2009年7月10日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加強科普教育宣傳、科學引導觀賞、謹慎防范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等,妥善做好相關預案和應對工作。

          運用國家職能的有關知識,說明“做好應對日全食工作是政府之責。”的政治學依據。(8分)

          某校高二(1)班的宣傳

          委員小張利用國慶節長假,收集了大量圖片,精心設計和展出了主題為“共和國60年”的圖片展,向同學們介紹新中國6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小張同學在圖片

          展的“結束語”中,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同學留言”一欄,讓同學們寫觀感。

          答案

         、傥覈侨嗣衩裰鲗U纳鐣髁x國家,決定了我國政府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是我國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2分)②我國政府承擔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必須打擊趁日全食之際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2分)③我國政府有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加強日全食科普教育,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2分)④我國政府承擔了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必須謹防和應對日全食期間突發社會公共事件。(2分)

          略

          語文試題

          2009年7月22日將出現罕見的日全食奇觀。在樂山城區發生的時間是上午9時06分,此時天空會突然黑下來,太陽會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猶如一個掛在天上的“黑餅”,周圍一圈耀眼的光芒,隨后逐漸東移。所謂“食”是指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發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區被月影所遮蓋而造成的。日食必發生在農歷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種,即日偏食、日環食和日全食。太陽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發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5個過程。此次日全食的初虧時間在樂山是7點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從9點03分12秒到9點07分15秒結束。重慶市發生的時間比樂山晚10分鐘。此次罕見的日全食天象堪稱21世紀我國可以看到的最壯觀的天象之一,將幾乎覆蓋整個長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觀看到日全食的時間將持續6分鐘,預計我國將有3億人可以看到。只要視野開闊,沒有障礙物遮擋,辦公室或自家陽臺都是很好的觀察點。日全食發生時整個天空會漆黑一片,如運輸、建筑等行業都需提前做好安全應對措施,防止4-5分鐘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正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司機在日全食發生后,不要驚慌,應立即打開車燈減速小心駕駛。高空作業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見五指而發生事故。同時,在日全食發生時,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對太陽進行觀看,可使用優質的太陽鏡或天文望遠鏡觀察! 早在19世紀早期,天文學家根據日食和月食的規律就推算出今年7月會發生全球性日全食。兩年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日食組發布確定性消息,今年7月22日,在中國境內可以觀測到21世紀人類可以觀測到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根據推算,下次發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時間是2241年,而上海地區可以觀測到日全食的時間則是2309年。

          12. 根據課文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什么叫“日全食”。(4分)

          答:

          13. 文中說“此次罕見的日全食天象堪稱21世紀我國可以看到的最壯觀的天象之一”,此次日全食為什么說是“最壯觀的天象”?(4分)

          答:

          14.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去掉?有什么作用?(4分)在日全食發生時,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對太陽進行觀看,可使用優質的太陽鏡或天文望遠鏡觀察。

          答:

          15. 對此次日全食移動方向的判斷,正確的兩項是【 】【 】。(4分)A.由東到西 B.由西到東 C.由北到南 D.由南到北 E.由樂山往重慶移 F.由重慶往樂山移

          12.(4分)答:日全食是太陽在農歷初一被月影完全遮住時的一種天文現象。(意思相近即給分)13.(4分)答:因為此次日全食覆蓋面大;持續時間最長;能夠觀看的人數多;觀測點廣。(答正確一點給1分)14.(4分)答:不能(1分);“切”表強調作用,強調千萬當心,必須記住的意思(1分);“可”表限制作用,限制了適宜觀看的工具(1分);它們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1分)。15.(4分) 答:【 B 】【 E 】(答正確一個給2分)

          日全食中的物理知識

          日食雖然每年都有發生,但是日全食并不多見,平均每三年見到兩次,又由于只有在兩三百千米寬、幾千千米長的全食帶里才能看到,因此,就某個地方而言,平均大約300年才能看到一次。

          1 日全食的原理

          光源發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體上,在物體后面形成一個光線照不到的黑暗區域,這就是物體的影。

          從點光源在物體后方產生的影可以看出,影的范圍是由光的直線傳播確定的,即由光源發出的并與物體表面相切的光線圍成的范圍(見圖1)。因此,影的形狀與物體的輪廓的形狀相似。觀察者如果位于陰影區,就完全看不到光源。

          日全食的發生和月亮息息相關,因此要研究日全食,首先必須從月亮著手,我們知道月球背著太陽的一面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稱為月影。太陽光源的發光面比較大,它的每個發光點都在月亮后方形成影區。月影有本影、偽本影(本影的延長部分)和半影三種。本影和偽本影都呈錐狀。不同種類的月影掃過地球的表面,便產生不同種類的日食(見圖2)。地球上處于月球本影區的觀察者,由于月球的遮擋,完全看不到太陽光線,即看到日全食。處于月球半影區的觀察者,由于月球的遮擋,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發出的光線,即看到日偏食。處于月球偽本影區的觀察者,由于月球的遮擋,只能看到太陽邊緣發出的環型光線,即看到日環食。

          我們知道,月球不斷地繞地球運動,周期為一恒星月,其軌道無限擴大到天球上,就是月球周天運行的軌跡,稱為白道。地球又帶著月球不停地繞太陽運動,周期為一恒星年。地球公轉的軌道無限擴大到天球上,就是地球周天運動的軌跡,稱為黃道。太陽、月球在天球上的運動方向相同,均為逆時針自西向東。由于月球自身不發光不透明,但卻會遮蔽日光,在太陽的照射下,月球在其背日一側形成一條長長的圓錐形月影。在月球繞轉地球的過程中,月球是拖著自己的影子在空間繞轉地球的,當其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即日月臺朔之時(即農歷初一),日、地、月三者恰好處在或接近在一條直線上,月球影錐就會掃到地球,處在月球影錐內的地球觀測者,將觀察到太陽較暗黑的月輪部分或全部地遮掩,這就是日食現象及其原理。

          2 日全食與電磁學

          日全食時,太陽光輻射太陽風(帶電粒子流)突然被月亮遮擋,從而也是研究太陽對地球電離層、地磁場、低空大氣。以及各種其它地球環境產生影響的好時機。

          日全食發生時。距離地球表面60Km至400Km的大氣電離層將出現變化。由于太陽紫外線減少。電離層釋放的正負離子和自由電子的密度也將發生變化,這將給利用電磁波的短波通信、全球定位系統等帶來影響。眾所周知,無線電廣播和通訊依賴于地球高層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反射,而電離層的存在則是由于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對地球大氣層的電離作用,形成了D、E、F1和F2等幾個不同高度的電離。觀測已經證實,太陽光被月球遮擋時,日全食地區上空的電離層狀態有明顯變化。這種變化和影響隨地理緯度、季節和日全食時的太陽高度而不同。

          從日食開始到食甚,中高層大氣密度下降,電離層電子濃度將逐漸下降,造成短波通訊的臨界頻率下降,大部分短波頻道的廣播信號在食甚前后消失,在日食結束后,少量的短波頻段會因為日全食的后續效應發生二次中斷。此外,經過日食帶電離層的電波路徑被顯著改變,對GPS單頻接收系統的導航定位精度產生明顯影響,此影響在食甚過后十幾分鐘后達到最大,然后逐漸減小,直至消失。受全食影響區域的電離層天氣從受影響到完全恢復需要3~4h。沒有出現日全食的地方,電離層不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另外。日全食只是光源被遮擋,而太陽輻射并沒有出現變化,不會對地面的電磁波構成影響,因此手機通信一般不受影響。

          實際觀測同樣表明,日全食期間地球磁場也有明顯變化。這是由于在地磁場中除了地球本身的磁場外,還有太陽風的帶電粒子在地磁場中運動形成的感應磁場。當月亮遮擋太陽風時,感應場必定變化,從而使觀測到的磁場發生變化,與地磁場有關的地電也會有相應的變化。通過觀測研究?梢垣@得地磁場結構以及太陽風與地磁場相互作用的知識。

          3 日全食與熱學

          日全食發生時我們平時看到的光芒四射的太陽已被月亮完全遮住,只能看到一個黑色圓面。但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平時見不到的景象:伸展到幾個太陽半徑之遠的日冕。由于它亮度只有日面亮度的百萬分之幾。所以,除非把太陽本體全部擋住,否則是看不見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日全食觀測對科學家如此重要: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觀測日冕的機會。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恒星有向其引力中心坍縮的趨勢。恒星坍縮的結果,是使熱核反應在恒星內部點燃。從而形成從內到外溫度遞減的恒星結構。這種恒星結構理論預言了太陽的溫度從內部的上千萬度降到表面的幾千度。即太陽發光的源泉是內部的熱核反應。這一理論相當成功,理論預言的表面溫度與恒星表面光譜測量的結果符合得很好。但奇怪的是,光譜觀測發現,到了表面光球層以外的日冕層。太陽大氣的溫度又突然增高到了上百萬度。這與人們的常識似乎背道而馳。常識告訴我們:離熱源越近,溫度越高。而此處正好相反:到了日冕層,離熱源(太陽核心)已經越來越遠,溫度反而升高了。這一奇怪的現象長期沒有得到合理和公認的解釋。因而被稱為“日冕加熱問題”。這一問題已經困擾天文學家很多年了。

          4 日全食與廣義相對論

          在廣義相對論建立之初,愛因斯坦提出了三項實驗驗證:一是水星近日點的進動,二是光線在引力場中的彎曲,三是光譜線的引力紅移。其中只有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是已經確認的事實,其余兩項只是后來才陸續得到證實。上世紀60年代以后,又有人提出雷達回波延遲、引力波等方案。

          光線在引力場中的彎曲說的是:在沒有引力存在的空間。光線沿直線前進。在引力作用下,光不再沿直線傳播。例如,星光經太陽附近時,光線將向太陽一側發生偏折(見圖3)。

          這一現象最早是愛因斯坦在1911年《引力對光傳播的影響》一文中討論的。他提出,光線經過太陽附近時由于太陽引力的作用會發生彎曲,他推算出偏角為0.83",并指出這一現象可以在日全食時進行觀測。

          1914年,德國天文學家弗勞德(E.F.Freundlich)領隊去克里木島準備對當年8月的日全食進行觀測,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觀測未能進行。幸虧如此。因為愛因斯坦當時只考慮到等價原理,計算結果小了一半。1916年,愛因斯坦根據完整的廣義相對論對光線在引力場中的彎曲重新作了計算。他不僅考慮到太陽引力的作用,還考慮到太陽質量導致空間的幾何形變。給出了光線的偏角計算公式為:a=1",75R0/r,其中R0為太陽半徑,r為光線到太陽中心的距離。

          1919年日全食期間,英國皇家學會和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派出了由愛丁頓(A.S.FEddington)等人率領的兩支觀測,隊分赴西非幾內亞灣的普林西比和巴西的索布臘兒爾兩地觀測。經過比較,兩地的觀測結果分別為1",61±0",30和1",98±0",12。把當時測到的偏角數據跟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期比較,發現在實驗誤差范圍內與理論預期值取得了很好的一致,從而確認廣義相對論的結論是正確的。這是廣義相對論創立以來最早得到科學界認同的最重大的成果。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400多顆恒星作了測量,射電天文學的發展使人類不用等日全食發生也能在地球上進行精度很高的觀測,且與理論值符合。

          物理試題:

          1.

          如圖所示的日食現象,又稱為日蝕,是一種天文現象.當月球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對地球上的部分地區來說.月球擋住了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線,看起來好像是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這就是日食現象.若在地球上同一地點的同一時間觀察日食現象,不可能出現的是(  )

          A.日全食和日環食都能觀測到

          B.日偏食和日環食都能觀測到

          C.日偏食和日全食都能觀測到

          D.只觀測到了日偏食

          分析 :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我們就看不到太陽,這就是日食.

          解答 解:當月亮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擋住了太陽照向地球的光,太陽發出的光不能射到我們的眼中,我們就看不到太陽,這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若在地球上同一地點的同一時間觀察日食現象,可以同時看到日偏食、日環食,或者同時看到日偏食、日全食;但不能夠同時看到日全食、日環食。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是一道應用題;我們學習物理知識,就要學會使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2.題目:日食和月食的特點,分類(比如日全食,月偏食),日食和月食的不同.

          答案: 日食和月食與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直接相關;由于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明的星球,其本身也不會發光,我們所看到的月亮其實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有機會到太空中看看我們的地球,你也會發現她比月亮更加漂亮.我們的地球是多彩的,同時它的光明也來自太陽,如果你在太空的位置處在地球背對太陽的一面,你也會看不到地球的模樣.

          從發生日食和月食的時間來說,日食的時間往往在我們農歷的每月初一,而月食就在每月的十五.俗話稱“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因為每月的初一,月亮的位置正好位于太陽與地球之間,它是和太陽同時升起同時落下的,在農歷上稱為朔,也就是看不到月亮的日子,但是出于地球與月球公轉的相互關系,有時月球就會與太陽、地球成為一條線,被月亮擋住了陽光的地區就形成了日食,完全見不到太陽的地區是日全食、部分能見到太陽的地區就是日偏食;還有在特定的時候,一定的地區可以看到月亮擋住了太陽中間部位,這就是日環食.這和月亮公轉的近地點、遠地點以及地球所處公轉軌道的位置有關.

          每月的十五是農歷所說的望日,應該是月圓的日子,在太陽落下的時候月亮升起,太陽、地球、月亮也是在一條線上,地球夾在太陽和月亮之間,如果正好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往月亮的光線,地球的影子就投在了月亮上,于是就會出現月食,當然也會分為全食、偏食和環食.

          3.月蝕和日食是如何形成的?

          日食:宇宙間萬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著,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也在銀河系中運動著。當太陽、地球、月亮處在一條直線的位置,且月亮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根據光的直線傳播,月亮的影子就投射到地球表面上來,于是有的地區可能觀察到日全食。

          出現三種不同情況日食的區域如圖1:

          在區域Ⅰ(本影區)觀察到日全食,在區域Ⅱ(半影區)或觀察到日偏食,在區域Ⅲ則可觀察到日環食。

          日全食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和“復圓”五個階段。如圖2:

          “初虧”:月輪始掩日輪的一瞬間。

          “食既”:整個太陽被月亮完全掩蓋時。

          “食甚”:月亮中心與太陽中心最為接近的一瞬間。整個日食過程至此經歷了一半。

          “生光”:月輪繼續移動,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輪完全脫離日輪的一瞬間,日食過程告終:

          日全食過程中的偏食現象與只有日偏食區域的偏食現象有所不同。

          純日偏食現象沒有日輪與月輪中心重合的傾向,日偏食的全過程如圖3:

          1997年3月9日在我國滿歸地區和漠河地區出現的日食現象和其他我國大部分地區同時出現的日偏食現象如圖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全食地區全食時,天空既然變暗,還隱約可見斑斑星點,更為珍奇的是3月9日上午海爾——波普慧星同時出現在全食區域上空,如果天空再暗一點,在日全食正發生時會同時能觀察到慧星,真是天下罕見。

          歲月回到1988年9月23日,日食現象也曾出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當時我國新疆等地恰處于日環食區域,武漢等地則仍處在日偏食區。如圖5:

          1988年9月23日至1997年3月9日不到十年的時間,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都在我國不同地區出現過。

          在我國從很古的時候起,人們就開始注意觀察天文現象。在古書的記載中最早的一次日食是發生在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

          附:《1996年全國初中物理競賽試卷》中有關日食問題的原題:圖6是月球的影區分布,當人隨地球運動到______區時會看到日全食,運動到______區時會看到日偏食,運動到______區時會看到日環食。

          聲明:

          本站(www.rxbbx.com)部分圖文轉自網絡,刊登本文僅為傳播信息之用,絕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擔保其真實性。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熱點推薦

        推薦圖文

        熱點標簽

        强奸到高潮视频

          1. <th id="d83bz"></th>